《景岳全书》

明 张介宾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内经》脉义

五色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详人迎足阳明经脉,在结喉两傍;气口手太阴经脉,在两手寸口人迎为腑脉,所以候表;气口脏脉,所以候里。故曰∶气口独为五脏主,此《内经》之旨也,所以后世但诊气口,不诊人迎。盖以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而肺朝百脉,故寸口为脉之大会,可决死生,而凡在表在里之病,但于寸口诸部皆可察也。自王叔和误以左手为人迎,右手为气口,且云左以候表,右以候里,岂左无里而右无表乎?讹传至今,其误甚矣。详义见后十六卷劳倦内伤门,及《类经·脏象类第十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