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隋 巢元方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十一、謇吃候

人之五脏六腑,禀四时五行之气,阴阳相扶,刚柔相生。若阴阳和平,血气调适,则言语无滞,吐纳应机。若阴阳之气不和,腑脏之气不足,而生謇吃。此则禀性有阙,非针药所疗治也。若腑脏虚损经络受邪,亦令语言謇吃。所以然者,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脾脉连舌本,邪乘其脏,而搏于气,发言气动,邪随气而干之,邪气正气相交,搏于口舌之间,脉则痞涩,气则壅滞,亦令言謇吃,此则可治。《养生方》云∶愤满伤神,神通于舌,损心则謇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