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风暑、山岚疟气、食、老疟、疟母、寒湿、痹、五脏疟、六腑疟。
发散
有汗要无汗,正气为主带散之,小柴胡加桂、白虎加桂。头痛脉浮,恶风有汗,机要桂枝羌活汤。
无汗要有汗,散邪为主带补之,桂枝加黄、知母石膏汤、人参柴胡饮子,六和汤方∶人参知母草果贝母白芷槟榔(各一钱)乌梅柴胡(各一钱,用酒拌)常山(二钱)
温
下
热多寒少,目痛多汗,脉大,以柴胡微利为度。余邪未尽,白芷、石膏、知母三物汤以尽其邪。
风暑深入阴分而夜发者,乃血受病,宜桂枝、桃仁、当归、柴胡、黄芩等药。
辟瘴气
内伤生冷,于平胃中加参,守田、茯苓、草果、藿香、姜、乌梅辈,飞龙夺命丹亦可用。
消癖
消食
宣
因外感病属上焦胸膈,多结聚痰涎,故宜吐,子和恒山散、藜芦散、雄黄散。
截
辰砂丹、一剪金,皆要药也。朱砂(一两半,留五钱为衣)信雄黄(各五钱)上为末,入白面六钱,水丸绿豆大,每一丸于五更时水下。
补
汗多,寒热不止,懒言语,食少,小柴胡加桂、白术、陈皮、当归、草果皮、芍药、黄、知母、贝母。不止者兼服后药。三日一发,或一月两月发者,秘方清脾丸∶白术(一两半)人参槟榔草果黄芩守田(制。各一两)青皮(一两)蓬术(醋炒)厚朴(各半两)甘草姜黄(各三钱)上为末,饭丸如梧桐子大,每五六十丸食远白汤下,日进二服。
或惊之击之,藏隐,照水饮符,观尽奕棋,皆可止之,邪传里则不能止。
针
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