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丸
2.1 处方
甘遂1分(煨令微黄),雄黄半两(细研),石膏半两(细研,水飞过),牡蛎半两(烧为粉),巴豆半两(去皮心,绢囊盛,于淳酒中煮半日,取出焙干),丹砂半两(细研,水飞过),蕤仁2分(汤浸,去皮研入),麝香1分(细研)。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小儿症瘕,胁下坚硬如石,四肢黄瘦,不欲乳食。
2.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粥饮送下,日2次。
2.5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3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甘遂丸
3.1 处方
甘遂2两(熬),葶苈子2两(熬),杏仁50枚(熬),巴豆40枚(去心皮,熬)。
3.2 制法
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3.3 功能主治
3.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饮送下。当吐。不知,可至5丸。
3.5 注意
3.6 摘录
《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4 《圣惠》卷九十二:甘遂丸
4.1 处方
甘遂1两(煨令微黄),麝香1分(细研),川大黄1两(锉,微炒),前胡2两(去芦头),黄芩半两,木香1两。
4.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4.3 功能主治
4.4 用法用量
3岁儿,每服3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4.5 摘录
《圣惠》卷九十二
5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甘遂丸
5.1 处方
甘遂,(炒)3分,葶苈(纸上炒)3分,车前子3分,猪苓(去黑皮)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3分,芍药3分,泽漆叶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
5.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5.3 功能主治
小儿肿满结实,诸治不愈。
5.4 用法用量
5-6岁儿每服5丸,竹叶汤送下。以利为度。
5.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6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甘遂丸
6.1 处方
甘遂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1分,木通(锉)1两1分,干姜(炮裂)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桂(去粗皮)1两。
6.2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枣核大。
6.3 功能主治
鼻多清涕。
6.4 用法用量
以绵裹纳鼻中。仰卧即涕出,日3易之,以愈为度。
6.5 注意
避风。
6.6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7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甘遂丸
7.1 处方
甘遂(微炒黄色)1两,芫花(醋炒黄色)1两,桃仁(汤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芎藭1两,当归(切,焙)1两,柴胡(去苗)1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出汗)1两,吴茱萸(汤淘7遍,焙干,炒)1两,厚朴(去粗皮1两,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
7.2 制法
上药除桃仁外,捣罗为末。入桃仁捣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痃气。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煎生姜汤送下,日2次。
7.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8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丸
8.1 处方
甘遂1分(煨令微黄),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真珠末1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巴豆霜半两。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用法用量
2-3岁儿,每服2丸,空腹以温水送下。以利为效,未利再服。
8.5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9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
9.1 组成
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遂1两(煨令微黄),赤茯苓1两,甜葶苈2两(隔纸炒令紫色),瞿麦1两。
9.2 主治
9.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以温水送下。良久,当利3两行;如不利,即加丸再服,以利即效。
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婴孺方》
10.1 组成
甘遂(炒)3分,芍药3分,杏仁3分,车前子3分,黄芩3分,猪苓3分,葶苈(炒)3分,鳖甲7分(醋炙)。
10.2 主治
小儿肿满结实,诸治不效。
10.3 用法用量
竹叶饮送下。2岁5-6丸,日再量之。
1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11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11.1 组成
甘遂(微煨)1两1分,葶苈(隔纸炒)2两,黄连(去须)1两半,天门冬(去心,焙)1两半,苦葫芦1枚(取瓤)。
11.2 主治
11.3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空心温酒送下。得水利即疏服。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