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粪类圆线虫病

疾病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fèi bù fèn lèi yuán xiàn chóng bìng

2 英文参考

strognyloides stercoralis of lung

3 概述

粪类圆线虫一般寄生人体小肠黏膜下层,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亦可引起肺及其他内脏播散性损害。肺粪类圆线虫病是由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侵入皮肤或黏膜后经淋巴管静脉系统、右心而至肺,经3~30天发育成童虫,少数童虫在肺内或支气管发育成熟,多数童虫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而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的疾病。本病全球均有分布,但以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较多,Woodring等1994年报道美国东南部人群感染率超过6%,我国多数地区感染率在10%以下,我国广西农民感染率为4.9%~8.6%。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患者大部分临床表现轻微,可表现为皮肤局部小出血点、丘疹、移行性线状或带状荨麻疹,亦可有过敏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哮喘。如伴有严重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可出现重症弥漫性感染及自身感染患者常有发热、剧烈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呼吸困难哮喘症状,亦可伴有多个内脏器官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短时间内死亡。

阿苯达唑为治疗肺部粪类圆线虫病的首选药,噻苯达唑疗效良好但不良反应过多,现已很少使用。本病预后良好,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预后较差。

5 英文名称

strognyloides stercoralis of lung

6 别名

anguillula intestinalis of lung;anguillula stercoralis of lung

7 分类

呼吸科 > 感染性疾病 > 肺寄生虫病

8 ICD号

B78

9 流行病学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全球均有分布,但以热带、亚热带及温带较多,Woodring等1994年报道美国东南部人群感染率超过6%,我国多数地区感染率在10%以下,我国广西农民感染率为4.9%~8.6%。

10 病因

粪类圆线虫一般寄生人体小肠黏膜下层,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亦可引起肺及其他内脏播散性损害。

11 病机

粪类圆线虫病是由粪类圆线虫的丝状蚴侵入皮肤或黏膜后经淋巴管静脉系统、右心而至肺,经3~30天发育成童虫,少数童虫在肺内或支气管发育成熟,多数童虫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而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的疾病。

12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的临床表现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患者大部分临床表现轻微,可表现为皮肤局部小出血点、丘疹、移行性线状或带状荨麻疹,亦可有过敏性支气管炎、小叶性肺炎哮喘。如伴有严重疾病(如白血病)、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可出现重症弥漫性感染及自身感染患者常有发热、剧烈咳嗽咳痰咯血、气急、呼吸困难哮喘症状,亦可伴有多个内脏器官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短时间内死亡。X线胸片可有点状、小片状、索条状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阴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常增高,可达20×109/L,嗜酸粒细胞一般在25%~30%,最高可达70%~80%。血清总IgE水平50%增高,针对丝状蚴抗原血清IgG和IgE 90%患者阳性。如雌虫在支气管上皮寄生,则新鲜痰中可找到杆状蚴、丝状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可确诊。

1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常增高,可达20×109/L。嗜酸粒细胞一般在25%~30%,最高可达70%~80%。血清总IgE水平50%增高,针对丝状蚴抗原血清IgG和IgE 90%患者阳性。痰液中查找寄生虫和虫卵如雌虫在支气管上皮寄生,则新鲜痰中可找到杆状蚴、丝状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可确诊。

15 辅助检查

X线胸片可有点状、小片状、索条状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性阴影。

16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的诊断

粪类圆线虫病肺部损害诊断需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但肺部粪类圆线虫需新鲜粪便查找病原虫即可诊断。

18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的治疗

18.1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为首选药,每天400mg,顿服,连用3天, 2周后重复1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3~5疗程。

18.2 噻苯达唑

噻苯达唑治疗粪类圆线虫病疗效良好,成人剂量每次25mg/kg,2次/d,3天为1个疗程。但由于本药不良反应多达5%~30%,故现已少用。

19 预后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预后良好,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其预后较差。

20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的预防

肺部粪类圆线虫病预防的重点是加强卫生宣传,推广粪便无害化处理,改革施肥与耕作方法,在流行区定期进行普查普治。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