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醚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èr lǜ yǐ mí

2 英文参考

dichloroethyl ether

bis-(2-chloroethyl)ether

3 国标编号

61594

4 CAS号

111-44-4

5 中文名称

二氯乙醚

6 英文名称

dichloroethyl ether;bis-(2-chloroethyl)ether

7 别名

β,β'-二氯代二乙醚;2,2’-二氯乙醚

8 分子式

C4H8Cl2O;ClCH2CH2OCH2CH2Cl

9 外观与性状

带有辣味和水果味的无色透明液体

10 分子

143.01

11 蒸汽压

0.10kPa/20℃

12 闪点

55℃

13 熔点

-52℃

14 沸点

178.5℃

15 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

16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22(20℃);相对密度(空气=1)4.93

18 危险标记

14(有毒品)

19 主要用途

用作溶剂土壤熏蒸杀虫剂,也用于有机合成和制涂料

20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本品对眼睛、呼吸道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并有难以忍受的感觉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动物实验本品有麻醉和强烈的刺激作用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10mg/kg(大鼠经口);140mg/kg(小鼠经口)

致突变性微生物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mL/皿(2小时)。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燃烧分解时,放出有毒的刺激氯化物烟气。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物。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19版译文,江苏省监测中心

气中的测定:样品活性炭吸附后,经二硫化碳洗脱,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IOSH法)

水中的测定:样品二氯甲烷萃取,再卤化物特效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分析(EPA611法)或用色谱联用仪测定(EPA625法)

23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

24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泊。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25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6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湿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编辑: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