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辞典》:疔毒草
2.1 出处
《吉林中草药》
2.2 拼音名
Dīnɡ Dú Cǎo
2.3 别名
亚尔母堂(藏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粗短,生数条黄白色较粗的须状根。叶簇生,具长柄;叶片圆肾形,掌状3~5全裂,裂片再羽状深裂,终裂片线形。花淡紫堇色;萼片5,宿存,覆瓦状排裂;花瓣5,多不等大,最下者常大而有距。蒴果成熟后裂成3瓣。花期6~8月。果期7~9月。
2.6 生境分布
生于草地及固定沙丘向阳处。分布东北及四川等地。
2.7 性味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苦,寒。"
2.8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脾、肾三经。"
2.9 功能主治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治痈疮疗毒,淋浊肾炎。"
2.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2.11 附方
①治各种疮毒、疖肿:鲜疔毒草适量,白矾少许,共捣如泥,敷患处。
③治无名肿毒:鲜疔毒草捣汁,每次一酒杯,日服二次。(①方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④治白带:裂叶堇菜配仙鹤草、龙葵炖肉吃。(《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2.12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