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醋谷胺药品介绍
3.1 药品名称
3.2 英文名称
Aceglutamide
3.3 别名
乙酰谷胺;乙酰谷酰胺;醋谷胺;Aceglutamideum;Acetylglutamide;Acetylgutamine;Avantol
3.4 分类
3.5 剂型
0.1g(2ml)(肌内),0.25g(5ml),5ml:0.5g(静滴)。
3.6 醋谷胺的药理作用
醋谷胺为谷氨酰胺的乙酰化合物,有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及降低血氨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醋谷胺能兴奋脑内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引起长时增强电位,并可促进脑内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的释放。这些机制均可能与维持神经应激性及增强记忆的作用有关。用于肝昏迷,脑外伤性昏迷;酒药依赖;器质性精神障碍,智力、记忆力减退;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
3.7 醋谷胺的药代动力学
体内分布广泛,在脑、肝和肾中的浓度较高,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在肾小管细胞内分解出氨而变为乙酰谷氨酸。氨经肾小管分泌排出,乙酰谷氨酸被吸收,参与体内代谢。
3.8 醋谷胺的适应证
用于脑外伤性昏迷、神经外科手术引起的昏迷、肝性脑病、脑神经瘤、偏瘫、高位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神经性头痛、腰痛、智力减退、记忆力障碍等。
3.9 醋谷胺的禁忌证
对醋谷胺过敏者禁用。
3.10 注意事项
3.11 醋谷胺的不良反应
3.12 醋谷胺的用法用量
1.每次0.1~0.2g,每天2次。
2.静脉滴注:1.每次0.25~0.75g,以5%~10%的葡萄糖溶液250~500ml稀释,每天1次。
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酒精、药物依赖的辅助治疗:常用醋谷胺(0.25g)与ATP(0.04g)及辅酶A(50-100U)、维生素C(2~4g)配伍溶于5%或10%的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以改善脑细胞代谢及营养状况。
4.穴位注射:每次0.1g,每天1次,按病情选择穴位。 对神经性头痛、腰痛,亦可用穴位注射。治疗瘫痪及小儿麻痹宜采用穴位注射。
5.小儿剂量酌减。
3.13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3.14 专家点评
醋谷胺为谷氨酰胺的乙酸化合物,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维持其应激功能。能改善记忆及注意力。并有降低血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