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蟾酥丸
3.1 处方
川乌 莲花蕊 朱砂各7.5克 乳香 没药各6克 轻粉 蟾酥各3克 麝香1.5克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主疔黄及一切恶疮。
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病重者2丸。用生葱3~5茎嚼极烂,吐于手心,包药在内,热酒和葱送下,或用葱煎水送服。取汗。
3.5 摘录
《玉机微义》卷十五引郭氏方
4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蟾酥丸
4.1 处方
蟾酥半两,麝香(研)半两,犀角(镑)半两,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芦荟(研)半两,天竺黄半两,益智(去皮)10个,青黛(研)半两,干蜗牛5个(全者),白花蛇1寸(去皮骨,炙)。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利胸膈,坠涎,压心脏积热,顺气,进奶食。主小儿疳渴不止,及急慢惊风,胸膈有涎,天钓疳风。
4.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煎薄荷汤送下;惊风,用剪刀股研,薄荷汤送下;慢惊风,煎荆芥汤送下;疳气,麝香汤送下;惊风搐搦,目睛上视,煎金银酒化下。
4.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5 《玉机微义》卷十五:蟾酥丸
5.1 处方
川乌2钱半,莲花蕊2钱半,朱砂2钱半,乳香2钱,没药2钱,轻粉1钱,蟾酥1钱,麝香半钱。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病重者2丸,生葱3-5茎,嚼极烂,吐于手心,包药在内,热酒和葱送下。如重车行5-7里,汗出为效。
5.5 摘录
《玉机微义》卷十五
7 《种福堂方》卷二:蟾酥丸
7.1 处方
沉香(镑,研细)3钱,母丁香3钱,朱砂(水飞)3钱,雄黄3钱,广木香1两,麝香3钱,茅山苍术(米泔浸,去毛净,末)2两,真蟾酥3钱。
7.2 制法
上俱忌见火,为细末,将火酒化蟾酥为丸,如丸不就。少加米饮,为丸如粟米大。
7.3 功能主治
痧胀腹痛。
7.4 用法用量
每服2-3丸,放舌尖上化下。
7.5 摘录
《种福堂方》卷二
8 《绛囊撮要》:蟾酥丸
8.1 处方
上西黄1钱,蟾酥5钱,真茅术1两,飞净朱砂5钱,明雄黄5钱,麝香1钱6分,丁香5钱。
8.2 制法
上为极细末,端午日水泛为丸,如肥芥子大。
8.3 功能主治
诸般痧症。
8.4 用法用量
轻者1粒,重者2粒,噙于舌底,化完立愈。
8.5 摘录
《绛囊撮要》
9 《圣惠》卷八十五:蟾酥丸
9.1 处方
蟾酥半钱(研入),干蝎1分(微炒),白附子1分(炮裂),龙脑半钱(细研),麝香半钱(细研),朱砂2钱(细研),青黛1钱(细研)。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用法用量
先用奶汁化破1丸,滴在鼻内,良久如嚏得数声,即便以薄荷汁下1丸。不嚏者难治。
9.5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五
10 《摄生众妙方》卷八:蟾酥丸
10.1 处方
10.2 制法
将活虾蟆以手指甲挤白浆如乳汁者,逼板上取下,为蟾酥,于五月五日午时取者为佳,每1两用透明雄黄1两5钱,为细末,捣拌匀,为丸如小绿豆大,用辰砂为衣。
10.3 功能主治
诸恶毒发背。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用好酒3-4盏吞下。毒在上,饱服;在下,空心服;年幼者只可1-2丸。服后用绵被盖毒上,少睡1-2时即散,3-5日毛管黄水出即愈。
10.5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八
11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蟾酥丸
11.1 别名
11.2 处方
11.3 制法
11.4 功能主治
11.5 用法用量
蟾酥解毒丸(《惠直堂方》卷三)。《惠直堂方》本方用法:舌下噙之即黄出。
11.6 摘录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
12 《惠直堂方》卷二:蟾酥丸
12.1 处方
蟾酥2钱(人乳化),雄黄1两,人指甲不拘多少(焙,研),麝香2分。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双单蛾。
12.4 用法用量
噙化1丸。恐口舌麻木,用人乳化开,鸡翎扫患处更妙。如治疮毒,量症大小,多则5-6丸,酒煎葱白2寸送下。外用葱汤调敷。
12.5 摘录
《惠直堂方》卷二
13 《圣惠》卷八十七:蟾酥丸
13.1 处方
蟾酥1分,猪胆2个,青黛3分,龙脑3分,朱砂3分(细研),麝香1分,蝉壳1分(微炒,去足),干地龙1分(微炒),蛇蜕皮灰1分。
13.2 制法
13.3 功能主治
小儿干疳。乳食不成肌肤,日渐羸瘦,身体壮热,毛发干枯,四肢无力。
13.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研,吹鼻内。
13.5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14 《圣惠》卷八十七:蟾酥丸
14.1 处方
蟾酥1分(研入),麝香1分,五灵脂1分,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14.2 制法
上为极细末。用酒半盏,同入铫子内,以慢火熬,不住手搅,候堪丸,为丸如黄米大。
14.3 功能主治
小儿蛔疳,虫毒腹胀痛,青筋急满,日渐枯瘦,食物不着肌肉,或时下蛔虫,或时腹内多痛。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及晚后以陈橘皮煎汤送下。
14.5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七
15 《种福堂方》卷二:蟾酥丸
15.1 处方
雄黄3钱,麝香3分,木香1钱,丁香1钱(以上俱不见火),苍术3钱,蟾酥1钱,石蟾蒲1钱(炒),山茨菇1钱半(炒)。
15.2 制法
15.3 功能主治
痧胀腹痛。
15.4 用法用量
如难丸,少加米饮。每用2-3丸,放舌尖上化下。加入西牛黄、金箔,端午日午时合尤妙。
15.5 摘录
《种福堂方》卷二
16 《伤科补要》卷三:蟾酥丸
16.1 处方
麝香3钱,丁香6钱,大黄6两,雄黄3两6钱,茅术3钱,麻黄3两6钱,天麻3两6钱,朱砂3两6钱,蟾酥9钱,甘草3两6钱。
16.2 制法
上为细末,将烧酒化烊蟾酥为丸。
16.3 功能主治
16.4 用法用量
16.5 摘录
《伤科补要》卷三
17 《活人心统》卷三
17.1 方名
17.2 组成
癞虾蟆1个(用油单纸搌住后半截,候眼角张上用油单纸取蟾酥,急去下水活之)、草乌1两(研末)、猪牙皂(研末)各等分。
17.3 主治
17.4 用法用量
研末,点患处。
17.5 制备方法
蟾酥为丸,如小豆大。
18 《饲鹤亭集方》
18.1 方名
18.2 别名
18.3 组成
苍术3两6钱,生军6两,麻黄3两,天麻3两,沉香5钱,檀香1两,丁香6钱,广木香1两5钱,麝香3钱,雄黄3两,朱砂1两2钱,甘草2两4钱,蟾酥6钱。
18.4 功效
18.5 主治
1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将蟾酥酒化为丸。
18.7 附注
蟾酥痧药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本方用法:用高粱酒泛为小丸,每分约二十粒,朱砂为衣,放于烈日下晒燥,趁热装蜡袋中,打光至亮为度。每服一分至二分,开水送下。
19 《得效》卷十二
19.1 方名
19.2 别名
通治蟾酥丸
19.3 组成
蟾酥1个(酥油炙,去骨),胡黄连1两,宣连(去须)1两,龙胆草1两,陈皮1两,川楝子(去核)1两,木香1两,使君子(去壳)1两,芜荑1两,麝半钱(或不入),巴豆2-7粒(去油),茴香1两(炒)。
19.4 功效
19.5 主治
小儿诸疳,或因病后通泄太过成疳。
19.6 用法用量
常服苏汤送下。
19.7 制备方法
19.8 附注
20 《种痘新书》卷十二
20.1 方名
20.2 组成
蟾酥2分,牛黄3分,人牙1个,雄黄3分,珍珠3分,朱砂5分,生蝎5分,僵虫5分。
20.3 主治
痘惊风及一切不起之症。
20.4 用法用量
人参汤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米糊为丸。
21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吉氏家传》
21.1 方名
21.2 组成
蟾酥1两,青黛1两,龙胆草1两,腻粉半钱,茴香1钱,板青半两,陈皮半两,木香半两,使君子半两,夜明砂半两,川黄连半两。
21.3 功效
消积思食。
21.4 主治
小儿疳。
21.5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饭饮送下。
21.6 制备方法
23 《鲁府禁方》卷四
23.1 方名
23.2 组成
麝香1钱,雄黄1钱,蟾酥1钱,草乌1钱,黄蜡1钱,胡椒1钱。
23.3 主治
蝎子蜇疼痛。
23.4 用法用量
牙痛咬蝎涂之。
23.5 制备方法
将蜡化为丸,如绿豆大。
24 《急救仙方》卷二
24.1 方名
24.2 组成
蟾酥。
24.3 主治
内疔。
24.4 用法用量
病势重者用2粒,轻者用1粒,著病人舌内噙化,化后良久,用并花水灌漱,再用雄黄丸7丸,冷茶清吞下。得脏腑利数行,其病应手而愈。
24.5 制备方法
25 《惠直堂方》卷四
25.1 方名
25.2 组成
雄黄2分4厘,朱砂2分4厘,黄连2分4厘,乳香2分4厘,冰片1分3厘,麝香1分3厘。
25.3 主治
25.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汤送下。
25.5 制备方法
26 《治痘全书》卷十四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痰涎惊狂。痘顶陷而作惊狂。
26.4 附注
《慈幼新书》本方有雄黄。用量用法为:蟾酥、牛黄、人牙、雄黄、珍珠各三分,朱砂三厘。乳汁为丸,如黍米大。每服数丸,人参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