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胃肠积热证

血证 中医诊断学 便血 中医内科学 中医证名 中医学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biàn xuè ·wèi cháng jī r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hematochezia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ed 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便血·胃肠积热证(hematochezia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ed 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1])是指胃肠积热,迫血妄行,以便干挟血,色鲜紫或暗红,口苦口干嘈杂烦渴,脘腹痞满胀痛舌红,苔黄燥,脉洪数等为常见症的便血证候[1]

4 便血·胃肠积热证症状

便血·胃肠积热证患者便干挟血,色鲜紫或暗红,口苦口干嘈杂烦渴,脘腹痞满胀痛舌红,苔黄燥,脉洪数[1]

5 证候分析

胃肠积热,迫血妄行[1]

6 便血·胃肠积热证的治疗

6.1 治法

便血·胃肠积热证治宜清热,凉血止血[2]

6.2 针灸治疗

长强中脘梁门孔最承山。用泻法。[2]

7 关于便血

便血(hemafecia[3]、hematochezia[3])为病名[4]。是指以大便下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凡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无论在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均称为便血[5]便血均由胃肠之脉络受损所致[5]。治宜注重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兼顾[5]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便血证治》说:“病者大便下血,或清或浊,或鲜或黑,或在便前,或在便后,或与泄物并下……亦妄行之类,故曰便血。”

金匮要略方论》有远血近血之分。《景岳全书·血证》指出:“血在便前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血在便后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于胃。”以血在便前、便后分血来之近远并不可靠,而且在不少情况下,血和大便混杂而下,难于分辨其前后。而便血的颜色,可作为诊断便血部位远近的参考。一般情况下,便血色鲜红者,其来较近,便血色紫黯者,其来较远。古代医家有的又以血色之清浊,而立肠风脏毒之名。如《济生方·下痢》说:“大便下血血清而色鲜者,肠风也;浊而色黯者,脏毒也。”[5]

便血可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某些急性传染病血液病,以及结肠直肠肛门疾患等[5]

详见便血条。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 [2] 石学敏主编.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
  3.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58.
  5. ^ [5]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8-99.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治疗便血·胃肠积热证的穴位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便血·胃肠积热证的方剂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治疗便血·胃肠积热证的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便血·胃肠积热证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