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苄氟噻嗪药典标准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4.1.2 汉语拼音
Bianfusaiqin
4.1.3 英文名
Bendroflumethiazide
4.2 结构式
4.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5H14F3N3O4S2 421.41
4.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3-苄基-6-三氟甲基-7-磺酰氨基-3,4-二氢-2H-1,2,4-苯并噻二嗪-1,1-二氧化物。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4F3N3O4S2应为98.0%~102.0%。
4.5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丙酮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或三氯甲烷中不溶;在碱性溶液中溶解。
4.6 鉴别
(1)取本品约20mg,置小试管中,用直火缓缓加热至炭化,即发生二氧化硫的刺激性特臭。
(2)取本品,加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在274nm与329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73图)一致。
(4)本品显有机氟化物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4.7 检查
4.7.1 芳香第一胺
取本品8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丙酮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加1mol/L盐酸溶液9.0ml,立即加4%亚硝酸钠溶液0.10ml,摇匀,放置1分钟,加10%氨基磺酸铵溶液0.20ml,摇匀,放置3分钟,加2%二盐酸萘基乙二胺的稀乙醇溶液0.80ml,摇匀,放置2分钟(以上操作均在20℃进行),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518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大于0.11。
4.7.2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4.7.3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1%。
4.7.4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4.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二甲基甲酰胺40ml溶解后,加偶氮紫指示液3滴,在氮气流中,用甲醇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恰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甲醇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1.07mg的C15H14F3N3O4S2。
4.9 类别
利尿药。
4.10 贮藏
4.11 制剂
4.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苄氟噻嗪介绍
5.1 药品名称
5.2 英文名称
Bendrofluazide
5.3 别名
利钠素;氟克尿噻;氟利尿;Benuron;Bendroflumethiazide;Naturetin
5.4 分类
5.5 剂型
片剂:2.5mg,5mg,10mg。
5.6 苄氟噻嗪的药理作用
与氯噻酮作用基本相似。 排钠和利尿作用为氢氯噻嗪的5-10倍,降压作用温和.
5.7 苄氟噻嗪的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约1~2h起作用,作用持续时间18h以上,半衰期8.5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4%,大部分由肾脏排泄。
5.8 苄氟噻嗪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单用或配合其他降压药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5.9 苄氟噻嗪的禁忌证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慎用。
5.10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5.11 苄氟噻嗪的不良反应
大多数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低钾血症,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异位心律。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此外,低钠血症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管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高血糖症、高尿酸血症、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5.12 苄氟噻嗪的用法用量
1.成人开始每次2.5~10mg,每天1~2次,维持量每天2.5~5mg,或隔日服用,或每周连续用3~5天。
2.高血压:每天2.5~20mg,单次或分2次服,并酌情调整剂量。
5.13 药物相互作用
5.14 专家点评
该药作用与氢氯噻嗪相似。口服作用可靠,长期使用导致低钾血症、如长期使用者要给予钾盐。并注意纠正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其他不良反应较少出现,故应用较广。
6 苄氟噻嗪中毒
苄氟噻嗪作用同氢氯噻嗪,但作用强而持久。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水肿及高血压。本药口服常用剂量:利尿作用每次5~15mg,1/d;降压作用每次2.5~5mg,3/d。[1]
6.1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
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肝内淤积性黄疸、肝损害、腮腺炎等,偶有胰腺水肿的报道。
2.中枢神经系统
6.2 治疗
对症治疗。
7 参考资料
- ^ [1]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