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3岁以上儿童如无神经系及泌尿系器质性病变,夜间入睡后无意识地排尿称遗尿症。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遗尿症患儿能自愈。凡16岁以后仍出现上述症状者称成人遗尿症。除夜间遗尿外,白天尚有尿频、尿急及紧迫性尿失禁者称遗尿综合征(enurotic syndrome)。
1.诊断 首先应通过尿路造影及尿动力学检查除外泌尿系梗阻、炎症等引起的尿潴留及尿失禁。其次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尿潴留及尿失禁。然后,根据病人的年龄及临床症状确定诊断。
2.治疗
(1)一般治疗:减少病人精神上的压力及生活中的困扰,不要打骂,应予以正面鼓励;避免白天过累,减少晚餐及睡前饮水量,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夜间定时用闹钟唤醒排尿;白天鼓励病人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增加膀胱容量。
(2)药物治疗:成人遗尿症可用麻黄素、丙咪嗪及氯酯醒等。遗尿综合征可用异博定、普鲁本辛及detrusitol等。
(5)手术疗法:骶神经切除术在女性可引起便秘,在男性可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应慎用。用膀胱横断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无效的成人遗尿症及遗尿综合征,治愈率为50%~90%,成人遗尿症的疗效优于遗尿综合征。
10 手术步骤
2.膀胱切开及输尿管置管 游离膀胱前面及侧面(图7.4.8.1-1)。距膀胱颈2cm处横行切开膀胱前壁(图7.4.8.1-2),探查膀胱腔,确认两输尿管口(图7.4.8.1-3)后分别插入F5号输尿管导管(图7.4.8.1-4),并用丝线固定于膀胱三角区,以防导管脱出。
3.横切膀胱后壁 从膀胱内距输尿管间嵴上2cm处横切膀胱后壁全层(图7.4.8.1-5),注意勿损伤两输尿管。将切口向两侧延伸并与膀胱前壁切口相连(图7.4.8.1-6),彻底止血。
4.膀胱横断后,其两侧及后壁切缘需游离1cm以上。
5.膀胱缝合及造口 拔除两输尿管导管后,从膀胱后壁开始用2-0可吸收线将膀胱全层或浆肌层作连续缝合(图7.4.8.1-7),缝合浆肌层者再用3-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粘膜层。在膀胱顶部戳口放入F26号蕈状导尿管,管的上下方各用可吸收线缝紧(图7.4.8.1-8)。由造口管注入等渗盐水200ml左右,观察膀胱缝合处有无渗漏。如有漏液,则补缝至不漏为止。
6.放置引流 耻骨后间隙放置橡皮管引流(图7.4.8.1-9)。逐层缝合腹部切口。用皮肤缝线固定造口管。
11 术中注意要点
1.横切膀胱后壁时,应先用手摸到两输尿管导管。然后,边切边摸边看,显露两输尿管,切勿损伤。
2.膀胱壁横断后,其两侧及后壁切缘必须游离1cm以上,以切断神经纤维。否则,影响疗效。
3.膀胱缝合后,需经造口管注入等渗盐水200ml左右,观察缝合处有无漏液,以保证缝严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