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蛇
| A+医学百科 >> 珊瑚蛇 | 
| 
 
珊瑚蛇  | 
||||||||||||||
|---|---|---|---|---|---|---|---|---|---|---|---|---|---|---|
珊瑚蛇属(Micrurus sp.) 
 | 
||||||||||||||
| 科学分类 | ||||||||||||||
  | 
||||||||||||||
| 物种 | ||||||||||||||
| 
 详见内文  | 
珊瑚蛇(Coral snake)是蛇亚目眼镜蛇科下拥有大量品种的一种有毒蛇类。此类蛇能分成两个种类,其一是分布于欧亚非大陆(或称旧大陆)地区的丽纹蛇属(Calliophis);另一种为分布于美洲大陆(或称新大陆)的珊瑚蛇属(Micrurus)、拟珊瑚蛇属(Micruroides)及细尾珊瑚蛇属(Leptomicrurus),后者统称为珊瑚蛇(Coral snake),总共有超过65个品种已被确认。
珊瑚蛇最瞩目的地方是其亮丽的体纹,一般以黑色为基调色,表面有着鲜艳的红色、黄色、白色斑纹,起落交替,令珊瑚蛇的外表显得夺目;不过,亦有一些无毒蛇类,例如猩红王蛇、牛奶蛇等也有类似的鲜艳斑纹。在美洲一些地区,为了分辨这些蛇到底是有毒还是无毒,因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红接黄,杀人强;红接黑,不必畏”(“Red on yellow, poison fellow; red on black, safe from attack.” "Red on yellow, kill a fellow; "Red on black, friend of Jack"; and "Red into black, venom lack; red into yellow, kill a fellow."),意指体纹以红黄相邻的多数是有毒的珊瑚蛇,而以红黑相邻的则只是无毒的蛇类。但这种民间的分类法只适用于北美洲的黄金珊瑚蛇(Micrurus fulvius)、德州珊瑚蛇(Micrurus Tener)及阿利桑纳珊瑚蛇(Micrurus euryxanthus)身上而已。而世界上其它地区的珊瑚蛇体纹及颜色均有着广泛的变化,因此上述的顺口溜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珊瑚蛇。大部分珊瑚蛇体型都较为细小,目前最长纪录约为15公分。一些水中活动的珊瑚蛇尾部较为扁平,充当尾鳍,让牠们能于水中游弋。
目录 | 
行为
珊瑚蛇由于品类众多,因此各种蛇类的本性行为亦变化多端,大多难以触摸。洞栖性珊瑚蛇大部分时间都在挖掘地洞,只在雨季时或繁殖期时才走到地面上活动。一些品种如苏里南珊瑚蛇(Micrurus surinamensis)几乎只待在水中,平日只缓慢游动于长有大量可食用植被的浅水地区间。
珊瑚蛇也如一般眼镜蛇一样,长有一对尖锐的管沟牙,可咬紧对手并注射毒液,但珊瑚蛇的尖牙较为短小,而且固定在颚骨上,不能作出大幅度外露以进行侵略性咬击。由于珊瑚蛇的毒性稍逊于一般眼镜蛇,令对手失去活动能力所花的时间也较慢,所以牠们在咬著对手时通常会紧咬不放,保持姿势,让注射入对方身上的毒液能慢慢发挥功效。珊瑚蛇并不属于容易发动咬击的蛇类,大部分咬伤人类事件都是因为牠们受到突然的挟制,一时受惊所作出的自然反应才会导致。
分布及栖息
珊瑚蛇品类众多,分布及栖息习性同样有着很大的差异。珊瑚蛇属、细尾珊瑚蛇属及拟珊瑚蛇属的蛇类,分布在美国诸州份间,包括北卡罗来纳州、路易斯安娜州、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阿肯色州、阿利桑那州,也分布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及墨西哥附近。
珊瑚蛇多栖息于干燥及偏干燥地区,包括树林、草原、沙漠矮树丛与及农地等。牠们多聚居于海拔1800米以内的高度,亦常见于岩石地带。[1]
对人类的危险
在美国,珊瑚蛇的毒素对人类的威胁,仅次于响尾蛇。不过,目前为止,珊瑚蛇咬伤人以致中毒甚至夺命的事件仍少有听闻。这是因为珊瑚蛇本质上不接近人类,分布地也多位于人烟稀少的地区。当牠们面对人类时,如情况许可多会选择逃逸,向人类进行咬击只是最后的手段。另外,珊瑚蛇的尖牙较为短小,很少能为人类带来严重的伤口,也不会造成大量出血。然而,当被珊瑚蛇咬伤后,仍应谨慎处理并即时接受适当治疗。珊瑚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会麻痺生物的呼吸器官,令生物呼吸系统受到破坏,最终引致死亡。而要救护一名被珊瑚蛇咬伤中毒的人,往往要动用大量的抗毒血清,可想像珊瑚蛇毒性之烈。
分类
欧亚非大陆
丽纹蛇属
- 详见丽纹蛇属(Calliophis)
 
美洲大陆
细尾珊瑚蛇属
- 详见细尾珊瑚蛇属(Leptomicrurus)
 
拟珊瑚蛇属
- 详见拟珊瑚蛇属(Micruroides)
 
珊瑚蛇属
- 亚伦珊瑚蛇(Micrurus alleni):分布于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及巴拿马。
 - 乌拉圭珊瑚蛇(Micrurus altirostris):分布于巴西、乌拉圭及阿根廷东北部。
 - 锚珊瑚蛇(Micrurus ancoralis):分布于巴拿马、哥伦比亚及厄瓜多尔。
 - 环纹珊瑚蛇(Micrurus annellatus):分布于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及巴西。
 - 黑头珊瑚蛇(Micrurus averyi)
 - 希达尔戈珊瑚蛇(Micrurus bernadi):分布于墨西哥。
 - 厄瓜多尔珊瑚蛇(Micrurus bocourti):分布于厄瓜多尔及哥伦比亚。
 - 博氏珊瑚蛇(Micrurus bogerti)
 - 布朗珊瑚蛇(Micrurus browni):分布于洪都拉斯至金塔纳罗奥州。
 - Micrurus camilae:分布于哥伦比亚。
 - 卡它玛尤谷珊瑚蛇(Micrurus catamayensis):分布于厄瓜多尔的卡它玛尤谷。
 - 克拉克珊瑚蛇(Micrurus clarki):分布于哥斯达黎加至哥伦比亚。
 - 泥彩珊瑚蛇(Micrurus corallinus)
 - 巴西珊瑚蛇(Micrurus decoratus)
 - Micrurus diana
 - 科利马珊瑚蛇(Micrurus diastema)
 - 委内瑞拉珊瑚蛇(Micrurus dissoleucus)
 - 西墨西哥珊瑚蛇(Micrurus distans)
 - Micrurus dumerilii
 - 绮丽珊瑚蛇Micrurus elegans
 - 瓦哈卡珊瑚蛇(Micrurus ephippifer)
 - 阿利桑纳珊瑚蛇(Micrurus euryxanthus)
 - Micrurus filiformis
 - 南部珊瑚蛇(Micrurus frontalis):分布于巴西至阿根廷东北部。
 - 玻利维亚珊瑚蛇(Micrurus frontifasciatus)
 - 东部珊瑚蛇(Micrurus fulvius):分布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至路易斯安那州。
 - Micrurus hemprichii
 - 玛雅珊瑚蛇(Micrurus hippocrepis)
 - Micrurus ibiboboca
 - Micrurus isozonus
 - Micrurus langsdorffi
 - 领纹珊瑚蛇(Micrurus laticollaris)
 - 侧纹珊瑚蛇(Micrurus latifasciatus)
 - 南美珊瑚蛇(Micrurus lemniscatus)
 - Micrurus limbatus
 - Micrurus margaritiferus
 - Micrurus medemi
 - 墨氏珊瑚蛇(Micrurus mertensi)
 - 红尾珊瑚蛇(Micrurus mipartitus)
 - Micrurus multiscutatus
 - 云林珊瑚蛇(Micrurus nebularis)
 - 中美珊瑚蛇(Micrurus nigrocinctus)
 - Micrurus pacaraimae
 - Micrurus pachecogili
 - Micrurus paraensis
 - 秘鲁珊瑚蛇(Micrurus peruvianus)
 - 彼得珊瑚蛇(Micrurus petersi)
 - 纳亚里特珊瑚蛇(Micrurus proximans)
 - Micrurus psyches
 - Micrurus putumayensis
 - Micrurus pyrrhocryptus
 - Micrurus remotus
 - Micrurus renjifoi
 - Micrurus ruatanus
 - Micrurus sangilensis
 - Micrurus scutiventris
 - Micrurus silviae
 - 阿玛逊珊瑚蛇(Micrurus spixii)
 - Micrurus spurelli
 - Micrurus steindachneri
 - 巴拿马珊瑚蛇(Micrurus stewarti)
 - Micrurus stuarti
 - 苏里南珊瑚蛇(Micrurus surinamensis)
 - Micrurus tamaulipensis
 - 德州珊瑚蛇(Micrurus tener)
 - 三色珊瑚蛇(Micrurus tricolor)
 - 沙漠珊瑚蛇(Micrurus tschudii)
 
备注
外部连结
- TIGR爬虫类数据库:珊瑚蛇属
 - Coral snake images at CalPhotos
 
参考来源
| 关于“珊瑚蛇”的留言: | |
| 
 目前暂无留言  | |
| 添加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