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木皮
| A+医学百科 >> 药品百科 >> 中药百科 >> 柿木皮 | 中药图典 |
| 柿木皮 Shì Mù Pí |
|
|---|---|
| 别名 | |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止血。主下血;;烫火伤 |
| 英文名 | |
| 始载于 | 《本草图经》 |
| 毒性 | |
| 归经 | |
| 药性 | 平 |
| 药味 | 涩 |
柿木皮
(《本草图经》)
【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树皮。
【功用主治】治下血及汤火伤。
【选方】①治下血不止:柿木皮,暴干更焙,筛末。米饮和二钱匕服之。(《本草图经》)
②治汤火疮:柿木皮,烧灰,油调敷。(《纲目》)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剥取树皮,晒干。
【资源分布】多为栽培种。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动植物形态】落叶大乔木,高达14m。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长方块状开裂;枝开展,有深棕色皮孔,嫩枝有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20mm;叶片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长5-18cm,宽2.8-9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主脉生柔毛,下面淡绿色,有短柔毛,沿脉密被褐色绒毛。花杂性,雄花成聚伞花序,雌花单生叶腋;总花梗长约5mm,有微小苞片;花萼下部短筒状,4裂,内面有毛;花冠黄白色,钟形,4裂;雄蕊在雄花中16枚,在两性花中8-16枚,雌花有8枚退化雄蕊;子房上位,8室,花柱自基部分离。浆果形状种种,多为卵圆球形,直径3.5-8cm,橙黄色或鲜黄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种子褐色,椭圆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
|
||||||||||||||||||||||||||||
出自A+医学百科 “柿木皮”条目 http://www.ye8.net/yixueshu/w/%E6%9F%BF%E6%9C%A8%E7%9A%AE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关于“柿木皮”的留言: | |
|
目前暂无留言 | |
| 添加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