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伤寒的病原学
| 医学电子书 >> 《传染病学》 >> 细菌感染 >> 伤寒与副伤寒 >> 伤寒 >> 伤寒的病原学 |
| 传染病学 |
|
|
|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中的D族。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在体内均能诱生相应的抗体“O”及“H”抗原性较强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Vi”抗原见于新分离的菌株,在体内具有抗吞噬和抗溶菌的作用,故该类菌株可在巨噬细胞内生存,繁殖。但因其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Vi”抗体效价低,对本病的诊断作用不大,但90%带菌者“Vi”抗体阳性,故可用于发现带菌者。利用ViⅡ型噬菌体可将伤寒杆菌分为约100个噬菌体型,对追踪传染源有帮助。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活力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可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能生存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此菌在菌体裂解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出现M1型质粒介导多重耐药伤寒菌株流行,疗效差,并发症多,病死率升高,值得重视。
|
||||||||||||||||||||||||||||||||||||||
出自A+医学百科 “传染病学/伤寒的病原学”条目 http://www.ye8.net/yixueshu/w/%E4%BC%A0%E6%9F%93%E7%97%85%E5%AD%A6/%E4%BC%A4%E5%AF%92%E7%9A%84%E7%97%85%E5%8E%9F%E5%AD%A6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关于“传染病学/伤寒的病原学”的留言: | |
|
目前暂无留言 | |
| 添加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