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

来自医学百科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关东医学院并入大连大学,更名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消大连大学建制,大连医学院独立。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学校在大连医学院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医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

Bknzy.jpg

  

学校名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文:大连医科大学

学校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邮政编码:116044  

学校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医现占地面积163.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4.5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8.2亿元,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9亿元。学校现有14个级学院,8个教学部系,10所附属医院(其中8所为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附属卫生学校,132个临床教学基地。

学校现有各类、各层次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440余人,本专科生8000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8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43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0余人,副高级职称65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导师500余人。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部级研究机构,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学校设有14个普通本科专业,专业及专业方向共31个。

学校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乌克兰第聂伯国立医科大学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高等院校和38个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总床位3000余张。附属第一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是辽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和医疗急救中心。附属第二医院各项医疗指标逐年提高,2003年成功兼并中国石化大连医院。两所附属医院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房颤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脑血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器官移植等也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园位于旅顺南路海滨观光带的中段。新校园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老校园的7倍,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学校的主要教学区、生活附属设施区和体育运动设施区等,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共有45个单体建筑,北区为学校二期规划项目。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全校师生正在为建设国内先进的、多层次、多学科、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奋斗。  

历史沿革[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5月4日,当时称关东医学院,是我党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和未来国家建设对医学人才的急需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医科高校。1949年,关东医学院与大连工学院等一起并入新成立的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大连大学撤销后独立成立大连医学院,从此正式成为五年制医科高校。50年代学校云集了一批老一代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如中科院院士(当时称学部委员)沈其震、魏曦、吴汝康,药理学家张毅、生理学家吴襄等,大连医学院以雄厚的师资力量,严谨的教风学风和高质量的毕业生享誉全国,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医学专门人才。1969年,学校奉命南迁贵州省遵义市成立遵义医学院,学校发展进入曲折阶段。

1978年,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在省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大连医学院终于在原址得以复办。大医人继承和发扬了“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面对困难,不畏险阻,从头做起,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校的复建,学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大连医学院已成为一所学科、多层次、提高型的高等医科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省属重点高校之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党的十四大以来,学校的各项工作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4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标志着学校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上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0个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1个七年制专业,12个普通本科专业,8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形成了以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为主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高级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1个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5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3个科研所。近5年来,该校纵向自然科学类科技项目中标338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4项。共有8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政府各级科技进步奖66项。

学校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布局合理,均为国家卫生部审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总床位3000余张。附属第一医院是“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为辽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和医疗急救中心,在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二部门诊大楼2002年投入使用,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原附属第三医院划为附属一院,为附属一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附属第一医院正朝着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医院目标前进。附属第二医院迅速崛起,各项医疗指标逐年提高,2003年成功兼并中国石化大连医院,人性化设计的现代化门诊大楼2004年投入使用。附属第二医院正向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医院目标迈进。两所附属医院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房颤动导管介入消融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方面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脑血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器官移植等也跨入到国内先进行列。

学校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乌克兰第聂伯国立医科大学、英国波顿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日本群马大学、东京医科齿科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高等院校和38个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全校师生在学校党委提出的“一手抓新校园建设,一手抓内涵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正为建设国内先进的、多层次、多科性、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领导[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党委书记:周万春

校长:唐建武

党委副书记:靳媛

党委副书记:宫福清

副校长:赵杰

副校长:邹存慧

副校长:黄敏

副校长:吕德成  

校园环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连医科大学新校园位于旅顺南路海滨观光带的中段。新校园面积为1.5平方公里,是老校园的7倍,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包括学校的主要教学区、生活附属设施区和体育运动设施区等,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共有45个单体建筑,北区为学校二期规划项目。

校园

  

学校校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设计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王殿晶  

设计时间[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97年  

意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蓝色部分:整体为汉语拼音的“D”,代表大医的“大”字开头字母。蓝色代表蓝天。

白色部分:整体为汉语拼音的“y”, 代表大医的“医”字开头字母。白色形象又是和平鸽的象征,寓意着大医在未来发展中像鸟一样展翅飞翔。斜线象征鸟飞翔时的加速线。

蓝色、白色两部分相加象征着鸟在蓝天上飞翔。

整体设计自然流畅,无论放大或缩小都清晰如初。  

校风校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校训:甚解 敏行 明仁 济世

甚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是个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科研、医疗与学习活动中要一丝不苟,求真、求精,求甚解。

敏行:敏即敏捷,行即实践。实践出真知,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医又以动手能力强为传统,因此要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更好地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明仁:医学伦理的体现,医者仁心,医术乃仁术。医学院校的师生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医学院校师生应具有的操守。

济世:取自悬壶济世。医者之使命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甚解 敏行 明仁 济世,充分地体现了该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师生在知识上完善自己,在行为上规范自己,在道德上约束自己,更好地实现知、行、德的统一。

校风:团结 严谨 求实 创新

团结:是建立良好集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在校内上下之间、师生之间、同志之间、同学之间都要团结一致,共同为振兴大医负有责任感。

严谨:是我们治学的根本态度。在教学、医疗、科研与学习活动中,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在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中同样要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讲求效率。

求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办学、治学的科学作风。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崇尚空谈,不追求虚名,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办事情。

创新:是我们前进的方针。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前进。要创新,就要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

学风:志学 致学 治学

志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学就是要广大学生端正学习目的,立志于学,养成学问,长成才干。

致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致学是要求广大学生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专心求学。

治学:学以致用方为治学之途。治学是要求学生要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深入研究学问,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

“志学 致学 治学”旨在体现“学在大医、严在大医”的传统的学习风气和管理风格。

教风:重教 严教 善教

重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爱岗敬业、勇于奉献。

严教:“教不严,师之惰”,从医、从教,须严谨为先,教师要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从事教学工作。

善教:既要态度和善,诲人不倦,又要善于讲究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大医涌现出的一批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先进典型体现了“重教 严教 善教”的为师之道。  

学校论坛[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连医科大学人气最高的论坛,是大医贴吧。经过四年的发展,百度__大医贴吧已经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校园bbs,也得到了学校多个部门和组织的支持。大医吧每年负责网上考生咨询,举办各种活动,为学校的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进入大医吧的方法:进入百度主页,点击“贴吧”,然后输入贴吧名称“大医”,即可进入大连医科大学人气最高的bbs-----大医贴吧  

组织机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校务办公室 纪委审计监察处 组织人事部 宣传部

工会 团委 学生处 保卫处

教务处 科技处 研究生院 学科建设办公室

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发展规划处 国际教育学院 资产管理处

财务处 离退休工作处 计划生育办公室 后勤管理处

后勤集团 经营管理处 七年制教育办公室 统战部

档案馆  

教学机构[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免疫教研室 微生物学教研室 病理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微生态教研室 卫生学教研室

生物学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解剖学教研室

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 生物技术专业 中心实验室

机能实验室 生理学教研室 寄生虫教研室

运动医学 现代教育技术部 外语教研部  

院系设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院 检验医学院 药学院

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学院 影像艺术学院 护理系

体育教研部 针灸推拿系 医学影像学

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中山学院 心理学

附属卫生学校 美容医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社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目前该校拥有校级社团30余个,分别是:广播台、杂志社、边缘剧社、动漫协会、音乐爱好者协会、读者协会、公共关系协会、环保协会、吉他协会、计算机协会、电子信息俱乐部、美容协会、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跆拳道协会、摄影协会、导盲犬志愿者协会、曙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义工协会、英语协会、中西药协会、新知学社、梵特西DV剧社、科技协会、国旗班、校报记者团、心理俱乐部、宏图社、自立社、网球俱乐部。  

师资队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连医科大学坐落于大连旅顺黄金海岸,距离大连市区29公里,距离旅顺口区中心2.8公里,滨海山林相近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座“国际化、数字化、花园式、开放式”的美丽校园,矗立在黄海之滨。学校创建于1947年,先后经历了关东医学院、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医学院等几个阶段。1994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多层次办学的综合性医科大学,是辽宁省省属重点高校之一。该校师资力量雄厚,全校包括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数为540余人,副高级职称人数为650余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完善,设有14个学院,8个教学部系,10所附属医院,132个校外教学基地,附设附属卫校和职业中专。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500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级学科博士点,12个级学科博士点,5个级学科硕士点,50个级学科硕士点。有12个普通本科专业,8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辽宁省重点学科。有2个部级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3个研究所,74个教研室。近10年来,学校共中标各级各类科研课题78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90项,省部级课题234项,市级及其它课题460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5项.学校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254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40项,市级112项。现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级学科博士点,12个级学科博士点,5个级学科硕士点,50个级学科硕士点。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500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为77.4%。现在职教师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0人,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入选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63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学校非常重视师资工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教师职称评聘、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评优报奖考核等方面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培养内容[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留学生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附属医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直属[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附属一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三级甲等

Bko00.jpg

医院,经过70余年的发展,现拥有一部、二部、三部及泉涌部四个医疗区,开放床位2000余张,年门急诊量120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万余人次、手术量达3.3万余例。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众多国内和省内著名的医学专家和优秀人才,47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43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任常委以上职务的专家61名。66.67%的医生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医院坚持“科技兴院”战略,近年来有数百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其中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脉成像技术和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技术为省医学创新工程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小肝癌、小肺癌的早期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钬激光关节镜治疗关节疾病肺栓塞的介入治疗,微创外科颅内动脉瘤手术膀胱癌的综合治疗,波前相差引导下准分子激光个体化角膜切削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达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大连医科大学的第一临床学院,下设24个教研室,建有29个教学基地,承担8个层次、18个专业的临床教学任务。现有31个临床科系、8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1个中心实验室。中西医结合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内科外科为国家二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为一级硕士点。并拥有多个基地与培训中心,如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首批试点基地、中华医学会心脏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介入治疗推广培训中心、全国骨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全国准分子激光手术培训中心、辽宁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等。医院每年多次主办和承办国际性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并与美国、日本、瑞典、荷兰、德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十•五”期间医院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

2001年,引入了ISO-9001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使医院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医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和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放心、便捷、满意的医疗服务”的质量方针。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一、二、三部主体建筑风格独特,其内部现代化设施齐全,配有楼宇自控、智能化管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等系统;相互间实现了通话和数据、图文的实时传输,达到资源共享。各种大型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以核磁共振仪、多层螺旋CT、ECT、直线加速器、DSA、彩超、数字化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为代表的先进仪器,使医院整体医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本着“服务、创意,做什么都要好”的理念,通过一流的医疗服务,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Bko01.jpg

附属二院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7.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996平方米,开放床位1300张,现有职工1406人,其中正教授98人,副教授17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0人,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拥有27个博士、硕士点,57名博士、硕士生导师。

科技兴医是医院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医院共承担国家等各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80项,并承担作为国家药理研究基地的任务及“七五”、“八五”攻关课题。医院与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医疗团体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并先后派出100余人次到国外学习,加强学术交流。

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以市场为导向,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医院的内涵建设,固本强身肿瘤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耳鼻喉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被评为大连市重点专科;器官移植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被列为辽宁省创新工程;几大治疗中心——肿瘤治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中心、器官移植中心、急救中心、实验中心等优势学科正蓬勃发展,其中一些治疗中心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现代化医疗检测设备2000余台(套)。其中包括美国GE磁共振、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荷兰菲利浦和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德国西门子多层螺旋CT、日本东芝全身CT扫描仪、ECT、WD-HD18铱192近距离多功能后装治疗仪、人工肾透析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仪器设备。

医院还不断拓展医疗市场,扩大医院规模。2003年5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医院与大连石化医院合并重组,从而占据了大连市北部医疗市场,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为医院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医院还以强强联合、优势整合的战略,与北京同仁眼科医院合作的大医二院同仁眼科门诊,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技术实力和品牌效应。

新投入使用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门诊大楼按国际发达国家医院设计标准,按照国际发达国家医院设计标准,占地3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外观上采用矩形立方体与弧形玻璃相贯的建筑造型,成为中山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内部设计追求布局的科学、功能的完备与流程的合理,辅以先进的电子网络系统,充分体现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宗旨。  

非直属[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沈阳市口腔医院

鞍钢铁西医院

鞍山市妇儿医院

抚顺市中心医院

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威海市立医院

深圳阳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