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硫酸氨基葡萄糖钾胶囊,西药名。为镇痛类非处方药药品。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关节炎(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肩、手、腕关节和踝关节等)。
通用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药品类型
处方类型
医保类型
参考价格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硫酸氨基葡萄糖钾。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骨关节炎(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肩、手、腕关节和踝关节等)。
规格
0.25g。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0.25-0.5g(1-2粒),每日3次,持续4-12周。每年重复2-3次。
不良反应
轻度的胃肠不适,如恶心、便秘、腹胀、腹痛和腹泻;轻度的头痛、乏力和困倦,偶见轻度嗜睡;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和皮肤红斑。此外,有引起视觉障碍、脱发、支气管哮喘和血糖升高的报道。
禁忌
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2、对硫酸氨基葡萄糖或者本品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禁用。
3、对高血钾症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宜在进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减少胃肠道不适,特别是有胃溃疡的患者。
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合并使用保钾和补钾药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由于缺乏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数据,故本品不应用于此类人群的治疗。
5、本品有引起血糖或血脂升高的报道,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患者,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并建议对血糖或血脂进行监测。
6、观察到哮喘患者开始氨基葡萄糖治疗后会引起哮喘症状恶化(当停止氨基葡萄糖给药后,上述状况消退),因此,初始使用氨基葡萄糖治疗的哮喘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7、用药1个疗程后,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有必要延长用药时间,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应将本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增加四环素类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口服青霉素或氯霉素的吸收。
2、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能需降低本品的服用剂量,或降低非甾体抗炎药的服用剂量。
3、本品与利尿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两药同时服用时可能需增加利尿药的服用剂量。
4、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的氨基多糖,是组成关节软骨的基本成分。该物质促进软骨细胞合成并保护其不受破坏性酶的损害。它稳定细胞膜及细胞内胶原质,并因此对静止、运动及恢复中的软骨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可延缓骨性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和疾病的进展,改善关节活动,缓解疼痛。
药代动力学
根据文献资料,在动物实验中,使用14C标记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以发现,硫酸氨基葡萄糖对关节软骨有特殊的亲和力。已证实,体外硫酸氨基葡萄糖与鼠、狗、人的血浆蛋白不结合。标记14C的硫酸氨基葡萄糖通过口服、肌注、静注三种途径给药进行人体观察,硫酸氨基葡萄糖进入人体内后,迅速被吸收,并分解为D-氨基葡萄糖及硫酸根离子。1-2小时后,氨基葡萄糖的放射性几乎完全消失,取代它的是来源于血浆γ-球蛋白的放射性,提示氨基葡萄糖和其行生与血浆γ-球蛋白结合,此放射性在用药后8-10小时达到高峰,半衰期为70小时,120小时后28%的放射性从尿中排除,不足1%的放射性从粪便中排除。肌注的结果与静脉相似。药物经口服后,90%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被胃肠迅速吸收。血浆中不能检测到游离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血浆蛋白放射性的药动学与肌注和静注时相似,但是血浆浓度比静注时低5倍。口服时药物的AUC是静注和肌注时的26%。这可能是因为药物进入人体内的首过效应所致。在肝脏中大部分硫酸氨基葡萄糖被分解为小分子,并最终被分解为CO2、水和尿素。
贮藏方法
密封,在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YBH24112005。
.2f2b3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