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滋血湯
2.1 處方
2.2 炮製
上爲細末。
2.3 功能主治
治婦人勞傷過度,致傷臟腑,衝任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或暴下,謂之崩中,或下鮮血,或下瘀血,連日不止,淋瀝不斷,形羸氣劣,倦怠睏乏,並能治之。此藥功效,不可盡述。
2.4 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用熱飯飲調下,一日連進三服即愈,不拘時。
2.5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滋血湯
3.1 處方
3.2 功能主治
治婦人勞傷臟腑,衝任氣虛,不能制約其經血,致患血崩,或下鮮血,或下瘀血,連日不止,淋瀝不斷,形贏氣劣,倦怠咽乏者。
3.3 用法用量
上爲細末,每服6克,用熱飯飲調下,一日三次,不拘時。
3.4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4 《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引胡氏方:滋血湯
4.1 處方
當歸 川芎 芍藥 人蔘 麥門冬 牡丹皮 阿膠各60克 琥珀22克(別研)酸棗仁(炒)粉草 桂心各30克 半夏曲45克
4.2 製法
上爲粗末。
4.3 功能主治
滋榮養血,治婦人諸虛,血海久冷。
4.4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105毫升,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4.5 摘錄
《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引胡氏方
5 《御藥院方》卷十一
5.1 方名
5.2 組成
人蔘1兩,白茯苓(去皮)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白芍藥1兩,幹山藥1兩,黃耆1兩,熟乾地黃1兩。
5.3 功效
益氣養血,調進飲食。
5.4 主治
5.5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5.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用馬尾羅子羅。
6 《局方》卷九(續添諸局經驗祕方)
6.1 方名
6.2 組成
馬鞭草4兩,荊芥穗4兩,牡丹皮1兩,枳殼(去瓤,麩炒)2兩,赤芍藥2兩,肉桂(去粗皮)2兩,當歸(去苗,炒)2兩,川芎2兩。
6.3 功效
滋養通利。
6.4 主治
婦人血熱氣虛,經候澀滯不通,致使血聚,肢體麻木,肌熱生瘡,渾身痛倦,將成勞瘵。
6.5 用法用量
每服4錢,烏梅1個,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前空心日4-5服。服至半月或1月,經脈自通。
6.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7 《局方》卷九(寶慶新增方)
7.1 方名
7.2 組成
赤石脂(火煅紅)5兩,海螵蛸(去殼)5兩,側柏葉(去枝)5兩。
7.3 主治
婦人勞傷過度,致傷臟腑,衝任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或暴下,謂之崩中,或下鮮血,或下瘀血,連日不止,淋瀝不斷,形羸氣劣,倦怠睏乏。
7.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用熱飯飲調下,1日連進3服,不拘時候。
7.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7.6 附註
本方改爲丸劑,名“滋榮丸”(見《得效》)。《得效》本方用法:上爲末,醋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飯飲送下,空心日三服。
8 《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氣血虛弱而致之經閉,月經大都後期而至,量少而漸至停閉,小腹無脹痛,或面色萎黃淡白,頭暈心悸;或納少便溏,面浮肢腫,神疲乏力,舌質正常或淡,脈象細弱或細數無力。
9 《婦人良方》卷二
9.1 方名
9.2 組成
當歸2兩,川芎2兩,芍藥2兩,人蔘2兩,麥門冬2兩,牡丹皮2兩,阿膠2兩,琥珀3分(別研),酸棗仁(炒)1兩,桂心1兩,粉草1兩,半夏曲1兩半。
9.3 功效
滋養榮血,補婦人諸虛。
9.4 主治
血海久冷。
9.5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錢,水1盞,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1日3次。
9.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