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杜鵑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ǐ dù juān

2 《*辭典》:紫杜鵑

2.1 出處

《廣東省攻克老年慢性氣管炎資料選編》

2.2 拼音名

Zǐ Dù Juān

2.3 別名

牡丹花嶺南杜鵑(《廣西藥植名錄》)。

2.4 來源

杜鵑花科植物廣東紫花杜鵑的花、葉和嫩枝或根皮。

2.5 形態

常綠灌木,高1~3米。分枝密,小枝密生扁平紅褐色伏毛。葉二型,簇生枝頂;春葉橢圓狀披針形,長3~8.2釐米,寬1.8~3.2釐米,兩頭尖,下面稍生伏毛;夏葉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2~3.2釐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圓,有短尖頭;葉柄長4~8毫米,密生糙伏毛。傘形花序頂生,花7~12朵;花梗長6~9毫米,密生紅棕色伏毛;萼極小,密生黃褐色細毛;花冠漏斗形,丁香紫色,花冠筒長約1釐米;雄蕊5,露出,花絲無毛;子房密生細毛。蒴果圓柱形,長0.8~1.2釐米,密被紅棕色扁毛。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疏林中,分佈廣東、江西、湖南等地。

2.7 化學成份

葉含黃酮、酚類、有機酸、三萜、多量鞣質揮發油(0.01%,乾重)。葉和嫩枝中,分離得5種黃酮類化合物結晶,其一爲槲皮素,其餘4種爲紫色杜鵑素甲、乙、丙、丁。揮發油中含6種以上的萜類成分。

2.8 藥理作用

止咳祛痰作用

紫杜鵑煎劑紫杜鵑黃酮與甲素對小鼠止咳作用較好,揮發油較弱,乙素不明顯(氨水噴霧引咳法)。甲素止咳作用中樞性的,作用部位在大腦以下(電刺激貓喉上神經法)。黃酮能使小鼠呼吸道分泌酚紅的量增加;正常家兔腹腔注射0.16克/只(相當於成人一天量),明顯抑制呼吸頻率,並能對抗尼可剎米的呼吸興奮作用

②對大鼠實驗性慢性氣管炎作用

大鼠吸入二氧化硫產生慢性氣管炎後,應用紫杜鵑注射液肌肉注射,10天爲一療程,可使氣管纖毛-粘液流運速度加快,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病理切片上可見炎症細胞浸潤明顯減少,杯狀細胞數變化不明顯。

解痙作用

煎劑及黃酮對離體家兔與豚鼠腸管均有明顯的抗乙酰膽鹼作用

④對循環系統作用

麻醉貓腹腔注射黃酮0.09克/公斤,血壓緩慢輕度下降,呼吸稍快。少數動物心收縮加強,多數無影響。腹腔注射0.08克/公斤,對在位貓心無明顯影響。對正常兔心電圖亦無影響。

⑤其他

煎劑肺炎球菌、乙型溶血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稍有抑制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其提取物及結晶則均無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菌、鼻病毒及腺病毒均無明顯抑制作用

2.9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黃酮半數致死量爲1.97克/公斤(相當於生藥739克/公斤)。死前均呈抑制狀態。呼吸停止不久仍可摸及心跳。給貓黃酮0.5克/公斤灌胃,除趨向安靜、活動減少外,48小時內未見其他異常。狗每天給予0.12或0.06克/公斤灌胃,連續20天,活動減少,比較馴服,體重普遍減輕,肝、腎功能及血象等未見異常。

2.10 功能主治

鎮咳,祛痰。治慢性氣管炎

①《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清涼解熱,散瘀。"

②《廣西植物名錄》:"根皮:止咳祛痰。治慢性氣管炎。"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兩)。

2.12 臨牀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採用紫花杜鵑的花、葉、嫩枝入藥,製成片劑煎劑。每日總藥量均爲2兩(鮮),分2次飯後服,10天爲一療程。通過2921例的觀察,一個療程的痊癒率15.1%(175例),顯效率34.1%(395例);二個療程的痊癒率爲29.5%(521例),顯效率爲34.6(609例)。此藥對鎮咳效果最好,祛痰次之,平喘較差。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藥2~3天后即見不同程度的減輕。部分病例經一個療程後停藥觀察,發現4~5天后症狀有繼續減輕的趨勢。另據3148例的臨牀觀察,證明療程越長,療效越高,1~4個療程的痊癒率依次爲15.1%、29.5%、55.4%,62.5%。藥用部分以花、葉、嫩枝的療效較高,全株及梗均差。煎劑的療效優於片劑副作用頭暈口乾腹痛便祕等,多不嚴重,並不影響繼續治療。於療程結束後,可見白細胞明顯減少,嗜中性的百分比下降;血壓輕度降低;多數病例心率減慢;對健康腎臟無明顯損害;對肝功能亦無明顯影響;少數病例可有睡眠欠佳,多夢頭暈等現象,但均不嚴重。亦可用紫花杜鵑1兩、矮地茶1兩、胡頹子葉1兩,組成複方治療本病。將上藥煎煮濃縮製成60毫升糖漿,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飯後服。共觀察30例,臨牀治癒6例,顯效16例。

2.13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