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虛有盛候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ì xū yǒu shèng hòu

2 英文參考

pseudohypersthenia following hyperasthenia syndr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至虛有盛候指虛弱證發展至嚴重階段時,出現類似盛實的假象[1]。見《顧氏醫鏡》。如心下痞痛,按之則止,色悴聲短,脈來無力的虛證,病甚則見脹滿不食氣鬱不舒,二便不利等盛候[1]

參見真虛假實真虛假實病機[2]正氣虛弱的病,反現類似實證的假象[2]。如內臟氣血不足,運化無力,因而腹痛、脹滿、大便祕結、脈弦[2]。但患者畏寒喜按,不渴或喜熱飲,舌質胖嫩而淡潤,脈弦而無力,直須補氣補血,則腹痛便祕可除[2]。《景嶽全書·傳忠錄》:“至虛之病,反見盛勢。”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