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疔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ì dīng gāo

2 《廣筆記》卷三

2.1 方名

治疔膏

2.2 組成

透明松香5錢,瀝青5錢,麻子肉2錢。

2.3 主治

疔瘡初起。

2.4 用法用量

如遇初起疔毒,將小瓷杯隔湯燖化,以新青布照疔瘡一般大小,用竹箸攤膏藥約1文錢厚,貼之。痛即止,少頃毒水漸漸流盡,疔根燈心一條拔出,仍用原舊膏貼上,至重者再換1膏藥,全愈矣。

2.5 加減

冬季,加麻子肉5分。

2.6 製備方法

上3味,大青石上以鐵錘錘細,錘至前藥粘死錘上,拈起如清水一般爲度;又加飛丹1錢,再錘數百下,取收小瓷杯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