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中藥材 動物類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ēn zhū

2 英文參考

pearl[朗道漢英字典]

genuine pear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argarit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Margarita(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earl[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珍珠中藥名,出《開寶重定本草》。爲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 或褶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 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Margarita(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earl(《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真珠、濂珠[2]

7 來源

珍珠珍珠貝科動物合浦珠母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或蚌科動物褶紋冠蚌Cristariaplicata (Leach)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等貝殼中受刺激而產生的顆粒狀珍珠[2]

8 產地

珍珠主產於廣東、廣西、臺灣;淡水養殖的主產黑龍江、安徽、江蘇及上海等地[2]

9 性味歸經

珍珠味甘、鹹,性寒;入心、肝經[2]

10 珍珠的功效與主治

珍珠具有鎮驚安神清熱息風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的功效[2]

珍珠心悸失眠癲癇驚風:研末吞服,0.3~0.9g[2]

珍珠目赤翳障:研極細末內服並點眼[2]

珍珠皮膚潰瘍久不癒合:研粉撒[2]

珍珠咽喉、口舌腫糜爛:研末吹[2]

11 珍珠的化學成分

珍珠碳酸鈣(90%以上),並含多種氨基酸及無機元素[2]

褶紋冠蚌珍珠還含牛磺酸[2]

12 珍珠的藥理作用

珍珠提取物對離體兔腸有抑制作用[2]

珍珠提取液能抑制實驗性白內障的形成[2]

珍珠粉爲主的合劑能延長果蠅壽命,降低小鼠心、腦、脂褐質和血清過氧化脂質,有抗衰老作用[2]

珍珠外敷可促進創面肉芽增生[2]

三角帆蚌珍珠中成分有抗腫瘤作用[2]

13 珍珠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珍珠

Zhenzhu

MARGARITIFERA

13.2 來源

本品爲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紋冠蚌 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自動物體內取出,洗淨,乾燥

13.3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卵圓形或棒形,直徑1.5~8mm。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綠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質堅硬,破碎面顯層紋。氣微,味淡。

13.4 鑑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不規則碎塊,半透明,具彩虹樣光澤。表面顯顆粒性,由數至十數薄層重疊,片層結構排列緊密,可見緻密的成層線條或極細密的微波狀紋理。

本品磨片具同心層紋

(2)取本品粉末,加稀鹽酸,即產生大量氣泡,濾過,濾液顯鈣鹽(附錄Ⅳ)的鑑別反應

(3)取本品,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淺藍紫色或亮黃綠色熒光,通常環周部分較明亮。

13.5 珍珠飲片

13.5.1 炮製

13.5.1.1 珍珠

洗淨,晾乾。

13.5.1.2 珍珠粉

取淨珍珠,碾細,照水飛法(附錄II D)製成最細粉。

13.5.2 性味歸經

甘、鹹,寒。歸心、肝經

13.5.3 功能與主治

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潤膚祛斑。用於驚悸失眠驚風癲癇目赤翳障,瘡瘍不斂,皮膚色斑。

13.5.4 用法與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13.5.5 貯藏

密閉。

13.6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6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