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聽神經瘤爲顱內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約佔顱內腫瘤的8%~12%,佔小腦橋腦角腫瘤總數的75%~95%。腫瘤起源於第8顱神經前庭支的神經鞘,位於內耳孔處。腫瘤通常在小腦橋腦角內生長,按腫瘤生長方向、大小與臨牀表現將腫瘤分爲四期。第1期:腫瘤小,僅累及前庭與耳蝸神經,出現頭昏、眩暈、耳鳴與聽力減退。第2期:腫瘤直徑約2cm,引起面神經與三叉神經損害症狀。第3期:腫瘤直徑達3cm以上,累及第9、10、11顱神經,出現吞嚥困難、嗆咳、聲音嘶啞,同時可累及小腦,引起共濟失調。第4期:腫瘤已壓迫腦幹,或使腦幹移位,引起腦積水、顱內壓增高及腦幹症狀。早期侷限於內聽道內的多數小聽神經瘤,僅影響前庭神經與耳蝸神經。CT、MRI掃描結合顱骨X線平片、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等,可早期確診。手術方法的改進與顯微手術技術的應用,常能達到腫瘤全切,同時保存面神經,早期手術尚有可能使聽力部分恢復。但是,腫瘤巨大者有時難以達到全切。熟悉小腦橋腦角的局部解剖與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以及術中面神經監測,對提高手術成功率和面神經保留率十分必要。根據Samii的1000例手術統計,面神經解剖保留率達93%,功能保留率73%;耳蝸神經解剖保留率68%,功能保留率39%。有囊變者效果略差。
小腦橋腦角前界是顳骨巖部、巖上竇、三叉神經;外側面是巖骨錐體背面、內耳孔和乙狀竇;上方是小腦幕及小腦幕裂孔,中部有面神經與聽神經斜行通過。面神經長約2cm,聽神經瘤時,將面神經向前下擠壓,可拉長達4~5cm;前內側面爲橋腦與延髓,內後面爲小腦半球的側面,下面是舌咽、迷走、副神經,並有小腦下後動脈發出的小動脈支伴行(圖4.3.2.5.1-0-1)。
腫瘤生長過程中,向前推壓面神經與三叉神經。有時腫瘤巨大,可通過小腦幕裂孔向上生長入顱中窩。向內擠壓腦幹,超越中線。向下壓迫舌咽、迷走神經,尚可伸入枕骨大孔,個別者可長入頸內靜脈孔。內耳孔與內聽道多受破壞而擴大(圖4.3.2.5.1-0-2)。
腫瘤的供應動脈可來自小腦下前動脈、小腦下後動脈、內聽動脈,基底動脈有時直接向腫瘤發出供應支。腫瘤的引出靜脈匯入巖上竇、巖下竇。
聽神經瘤的手術發展有種種入路,目前常用者爲枕下乳突(乙狀竇)後入路,經迷路入路與經小腦幕上入路。
聽神經瘤影像表現見圖4.3.2.5.1-1~4.3.2.5.1-4。
12 手術步驟
1.切口
於乳突後做一直切口,由上項線上5cm下至頸4平面(圖4.3.2.5.1-5A),倒鉤形切口亦較多用,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肌層,直達枕骨鱗部表面,用自動牽開器牽開切口。
2.開顱
在上項線下方做枕骨鑽孔,視腫瘤大小擴大骨窗:上界顯出橫竇下緣,外側近乙狀竇後緣,向下至枕骨大孔,腫瘤巨大時尚可切開寰椎後弓,內側達中線或超過中線。
3.瓣形或放射狀切開硬腦膜,用絲線懸吊牽開。用腦壓板將小腦半球向內側牽開,撕開小腦延髓池及橋池蛛網膜,排出腦脊液,使顱內壓減低。沿顱後窩外側向小腦腦橋探查。接近內耳孔時,可發現腫瘤。聽神經瘤多呈灰紫色或灰褐色,腫瘤有退變,囊性變者呈黃褐色。有時腫瘤表面與蛛網膜粘連或由腦脊液積蓄形成囊腫(圖4.3.2.5.1-5B)。
4.切除腫瘤 一般先電凝腫瘤包膜,縱行切開,用吸引器、活檢鉗或刮匙行囊內腫瘤切除(圖4.3.2.5.1-6)。如切除腫瘤時出血較多,可先從腫瘤周邊遊離,進入腫瘤下極。內側與上極的小供血動脈一一電凝後切斷,再繼續從囊內切除腫瘤。囊內切除瘤組織愈多,腫瘤包膜塌陷愈好,有利於腫瘤切除。
5.將腫瘤下極自第9、10、11顱神經分開,再遊離腫瘤內側面與上極。遊離上極時必須先電凝由小腦上動脈至腫瘤的分支,並予以切斷。而後將腫瘤自三叉神經分離,如腫瘤已向上突入小腦幕裂孔,小心將腫瘤向下牽拉,以便分塊切除。將腫瘤包膜牽向外側,看清位於腫瘤前下方的面神經,使面神經由腫瘤包膜遊離至靠近內耳孔處(圖4.3.2.5.1-7)。再將腫瘤由內耳孔處切斷,摘除腫瘤(圖4.3.2.5.1-8)。
殘留於內耳孔內的腫瘤組織,可用高速微型鑽磨開內耳道後壁,顯露內耳道內的腫瘤部分,將其切除,勿損傷面神經(圖4.3.2.5.1-9)。當腫瘤已從囊內基本切除後,由於其內側面與腦幹粘連緊密或嵌入腦幹內時,有時極難分離,如強行剝離,將加重腦幹損傷。手術可做到大部切除,而採用雙極電凝將腫瘤殘餘部分電凝,破壞瘤組織。囊性聽神經瘤與腦幹、顱神經的粘連較緊,界面不清,特別需要術中仔細辨認。
6.仔細止血,衝淨傷口,於瘤牀放置引流管,行閉式引流。腫瘤全切除手術經過順利者,可縫合硬腦膜,逐層縫合肌層、皮下及皮膚層。
7.如腫瘤巨大,超過中線,可選用雙切口手術。即做顱後窩中線切口,行廣泛顱後窩減壓。從側切口切除腫瘤,有利於腫瘤的充分顯露與切除。術後亦便於減壓,使術後經過較平穩。
13 術中注意要點
1.探查與遊離腫瘤時切勿撕斷腫瘤供血動脈,因動脈撕斷後回縮,由於手術野深,止血非常被動,且易誤傷重要的顱神經與腦幹。
2.勿損傷腦幹及腦幹供血動脈,以免術後發生腦幹梗死、腦幹水腫,造成腦幹功能衰竭等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