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膏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zhèng gǔ gāo

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Zhenggu Gao

2.2 標準編號

WS3-B-1305-93

2.3 處方

當歸 125g 木鱉子 125g 黨蔘 125g 紫草 125g 防風 125g 延胡索 125g 陳皮 125g 熟地黃 125g 羌活 125g 枸杞子 125g 象皮 125g 赤芍 125g 川牛膝 125g 蒼朮 125g 人蔘 125g 豹骨 125g 海桐皮 125g 附子 125g 天麻 125g 玉竹 125g 殭蠶 125g 白芷 125g 補骨脂 125g 白朮 125g 黃芪 125g 透骨草 125g 鎖陽 125g 大黃 125g 遠志 125g 淫羊藿 125g 獨活 125g 白芍 125g 續斷 125g 半夏 125g 粉萆解 125g 細辛 125g 秦艽 125g 川烏 125g 乾薑 125g 天南星 125g 山藥 125g 草烏 125g 牡丹皮 125g 澤瀉 125g 木瓜 125g 紅花 125g 降香 125g 五加皮 125g 巴戟天 125g 地黃 125g 蘇木 125g 血餘炭 125g 骨碎補 125g 肉桂 300g 三七 125g 肉蓯蓉 125g 沒藥 125g 佛手 125g 白及 125g 牛黃 15g 乳香 125g 穿山甲 125g 龍骨 125g 血竭 125g 地骨皮 125g 麝香 13g 兒茶 125g 鹿茸 125g 冰片 300g 珍珠 25g 木香 125g

2.4 製法

以上八十味,乳香沒藥血竭兒茶龍骨三七鹿茸肉桂分別 研成細粉;珍珠研成極細,與牛黃麝香肉桂冰片配研,過篩,混勻;其餘當歸等 六十八味分別酌予碎斷;取麻油30kg置鍋內加熱至溫度不超過 240℃,將象皮龜甲穿山甲蘇木降香熟地黃杜仲七味炸至枯黃色,再加入餘藥炸至枯焦色,去渣, 濾過,煉至滴水成珠,待油溫降至 270℃時,加入紅丹14Kg,攪勻,收膏,將膏浸泡於 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乳香沒藥、血 竭、兒茶龍骨三七鹿茸等七味細 粉,攪勻,分攤於布上;在攤成的膏藥中央,加入 0. 65g珍珠五味配研的細粉,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攤於布上的黑膏藥

2.6 檢查

應符合膏藥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18頁)

2.7 功能與主治

舒筋接骨,活血止痛。用於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接骨續筋。

2.8 用法與用量

溫水洗淨患處,再用白酒擦洗。將膏藥加溫軟化,藥粉捻勻,貼 於患處。貼 5~7 日取下,隔 1~2 天后再以前法貼之。傷重者可另換膏藥貼之。

2.9 規格

每張淨重 38g

2.10 貯藏

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