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2.1 組成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白朮半兩,甘草(炙)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麥櫱(炒)半兩,高良薑(炒)1分,沉香1分,甘松1分。
2.2 功效
止痰逆,思飲食。
2.3 主治
脾胃冷熱氣不和。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2個(擘),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2.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3 《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3.1 別名
3.2 組成
枳殼(去瓤,麩炒)1兩,澤瀉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牡丹皮1兩,木通(銼)1兩,檳榔(銼)1兩,玄蔘1兩。
3.3 主治
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3.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6 附註
5 《普濟方》卷三九四
5.1 組成
白朮3分,人蔘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厚朴(姜制,炒)半兩,甘草半兩,青鹽半兩。
5.2 功效
5.3 主治
嬰孩嘔吐。
5.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至1錢,沸湯點服。
5.5 製備方法
上慢火炒香熟,碾爲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