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滯澀

婦產科疾病 婦產科 中醫學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uè jīng zhì sè

2 英文參考

unsmooth menstrua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月經滯澀爲病證名[1]。是指經行澀滯不爽[1]。多因營血不足或氣血運行受阻所致。《聖濟總錄》卷第一百五十一:“治婦人月經滯澀,調順榮氣薑黃散方(薑黃半兩,丁香半兩,當歸炒一兩,芍藥一分,右四味,搗羅爲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日二)。”

參見經行後期月經過少

經行後期爲病名[2]。亦名月經落後經水後期經遲過期經行[2]。指月經來潮比正常週期推遲1周以上甚至3~5月一行[2]。多因血虛血寒腎虛氣滯血瘀等所致[2]。當分別用益血、溫經、補腎、行氣祛瘀等法治療[2]

月經過少爲病名[2]。亦名月經澀少月經滯澀經水否澀經水澀少經乍來乍少[2]。指月經週期雖準,但血量少於正常,或經行時間過短,量亦過少,甚至點滴一、二日即淨[2]。有血虛月經過少血寒月經過少血瘀月經過少腎虛月經過少痰溼月經過少[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48.

治療月經滯澀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