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陰症散毒針爲艾卷灸法之一。出《串雅外編-卷二》。藥物處方:乳香、沒藥、羌活、獨活、川烏、草烏、白芷、細辛、牙皁、硫黃、山甲、大貝、靈脂、肉桂、雄黃各3克,蟾酥、麝香各1克,艾絨30克。艾卷製法及操作同太乙神針。主治癰疽陰證[1]。
參見太乙神針:
太乙神針爲艾條灸的一種。指用摻藥艾條。出《太乙神針備急灸法合編》。艾條中所摻藥物,各家所載不一(見下表)。近代多以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黃、白芷、沉香、獨活、硫黃、甘松、香附、丹蔘、細辛等藥與艾絨混和製成艾條。使用時點燃一頭,穴上用布七層墊之,然後將此艾條按於穴上,冷則易之,每穴灸5~7次。用以治療風寒溼痹、痿弱無力以及一般慢性虛寒性病症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