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千金》卷五
2.1 方名
2.2 組成
茵芋葉1兩,鉛丹1兩,秦艽1兩,鉤藤皮1兩,石膏1兩,杜蘅1兩,防葵1兩,菖蒲1兩半,黃芩1兩半,松蘿半兩,蜣螂10枚,甘草3兩。
2.3 主治
少小有風癇疾,至長不除,或遇天陰節變,便發動,食飲堅強亦發,百脈攣縮,行步不正,言語不便。
2.4 用法用量
3歲以下服5丸,3歲以上服7丸,5歲以上服10丸,10歲以上可至15丸。
2.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小豆大。
3 《聖惠》卷二十三
3.1 方名
3.2 組成
茵芋3分,狗脊3分,麻黃3分(去根節),丹蔘半兩,五加皮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硃砂3分(細研,水飛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3.3 主治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3.5 製備方法
3.6 用藥禁忌
忌羊血。
4 《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4.1 方名
4.2 組成
茵芋3分,細辛(去苗葉)3分,黃芩(去黑心)3分,甘草(炙)3分,龍齒(燒灰)3分,石膏(碎)3分,松蘿3分,杜蘅半兩,鉛丹(別研)1分。
4.3 主治
小兒幹疳體熱。
4.4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3丸,3-4歲兒服5-7丸,米飲送下。
4.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麻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