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陰陽學說 中醫學 中醫病機
yīn xū zé nèi rè
asthenia yin causing endopyrex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in asthenia generating intrinsic hea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陰虛則內熱爲病機[1]。是指陰陽學說用以說明人體病理變化[2]。指因勞倦太過,損傷脾氣,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谷氣留而不行,鬱久化熱,燻蒸於胸中,所以內熱[2]。此種內熱實際上是脾氣虛而發熱,脾屬陰,故稱脾虛爲陰虛[2]。爲了避免概念混亂,現在臨牀上常把這種情況稱爲“氣虛發熱”[2]。出《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燻胸中,故內熱。”
陰液虧耗過度,引起內熱證的病機[2]。
主要表現爲潮熱、夜熱或五心煩熱,多兼有盜汗、口乾、舌紅、脈細數等症[2]。
治療須滋陰降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