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Yikun Wan
2.2 標準編號
WS3-B-0822-91
2.3 處方
熟地黃 192g 當歸 192g 白芍 192g 阿膠 192g 人蔘 192g 黃芪(蜜炙) 192g 山藥 192g 甘草 192g 益母草膏 480g 血餘炭 24g 雞冠花 96g 延胡索(醋炙) 192g 乳香(醋炙? 48g 沒藥(醋炙? 192g 小茴香(鹽炙) 24g 松香(炙) 96g 鹿角 192g 鎖陽 48g 艾葉炭 24g 續斷 48g 補骨脂(鹽炙) 48g 黃柏 192g 茯苓 192g 白朮(麩炒) 192g 杜仲炭 48g 菟絲子 48g 白薇 192g 白芷 192g 陳皮 288g 木香 48g 砂仁 192g 紫蘇葉 48g 藁本 192g 川芎 192g 牡丹皮 192g 紅花 48g 益母草 720g 赤石脂(煅) 192g 黃芩 192g 青蒿 48g 肉桂 48g
2.4 製法
以上四十一味,除白朮、白芷、陳皮、木香、砂仁、紫蘇葉、藁本、川 芎、牡丹皮、紅花、益母草、赤石脂、黃芩、青蒿、肉桂粉碎成粗粉處,其餘熟地黃等 二十六味,置罐中,加入等量黃酒,加蓋密閉,放高壓罐內加熱或隔水加熱燉至黃酒基 本蒸盡,與上述粗粉拌勻,乾燥,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30~ 140g製成大蜜丸,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黑褐色的大蜜丸;氣特異、味甘、苦。
2.6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 含棕色核狀物。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草 酸鈣針晶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長80~ 240μm,針晶直徑 2~ 8μm。纖維束周圍薄 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種皮珊狀細胞淡棕色或紅棕色,表面觀類多角形, 壁稍厚,胞腔含紅棕色物。石細胞鮮黃色,分枝狀,壁厚,層紋明顯。不規則分枝狀團 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組織中。內種皮石細胞黃棕色 或棕紅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厚,胞腔內含硅質塊。花粉粒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3 ~66μm,外壁具短刺和點狀雕紋,有 3個萌發孔。纖維 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 細。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補氣養血,調經散寒,用於氣虛血衰引起的月經不調,行經腹 痛,宮寒帶下,腰痠體倦。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2.10 注意
孕婦忌服。?
2.11 規格
每丸重 9g
2.12 貯藏
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