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海綿狀血管瘤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yǎn kuàng hǎi mián zhuàng xuè guǎn liú

2 註解

3 概述

海綿狀血管瘤因瘤內有較大的血管竇腔,呈海綿狀而得名,是成人時期最常見的眼眶良性腫瘤,佔眼眶腫瘤的10%-20%。具有病程緩慢,預後良好的特點

4 症狀和體徵

1. 多數患者腫瘤發生在眶深部或肌錐內,表現爲成人時期的單側緩慢進展的眼球突出發生在眶前部或眶周可致眼球移位,可在眶周捫及軟性腫物,光滑,邊界清,無觸痛,可推動。

2. 腫瘤體積過小或發生部位較深,可無任何症狀,常在查體攝頭部CT時發現眶內佔位而就診。

3. 緩慢視力下降。可因腫瘤壓迫眼球後極部,眼軸縮短,引起遠視散光腫瘤發生在眶尖,長期壓迫視神經導致原發性視神經萎縮

4. 腫瘤過大可導致眼球運動受限,出現複視

5. 眶壓與腫瘤體積、發生位置有關,一般+~++。按壓眼球有彈性阻力。

5 診斷

1. 典型患者表現爲成人時期單側無痛性緩慢眼球突出

2. 超聲檢查B超腫瘤多呈園形或橢圓形,邊界清,光滑,周邊有腫瘤暈。腫瘤內回聲豐富,中等強度,分佈均勻,中等衰減。輕度可壓縮。彩色多譜勒超聲:缺乏彩色血流信號,或散在點狀血流信號,靜脈頻譜

3. CT掃描 腫瘤呈圓形或橢圓形(圖),少數呈腎形、梨形、條形或分葉狀等。邊界清,光滑,內密度均勻,密度值+30-+50Hu。注射造影劑腫瘤可呈竈狀強化或漸進性增強的特徵。

4. MRI掃描 T1WI呈中等信號,T2WI可呈中或中高信號,注射造影劑腫瘤可增強,同CT掃描一樣,漸進性增強是其顯著特徵(請見下圖)。

軸位CT顯示左眶肌錐內海綿狀血管瘤,橢圓形,邊界清,密度均勻(請見下圖)。

軸位MRI T1加權像增強掃描顯示右眶肌錐內海綿狀血管瘤,呈斑塊狀不均勻增強。(請見下圖)。

6 鑑別診斷

1. 神經鞘瘤海綿狀血管瘤有衆多相似之處,結合多種影像檢查有助於二者鑑別。神經鞘瘤在CT和MRI上多呈長橢圓形或沿眼眶長軸生長,也可呈啞鈴形或分葉狀,部分腫瘤含有液化腔爲其重要特點。標準化A超檢查瘤內反射較低,排列較疏鬆。B超顯示內回聲較低,不豐富,部分患者可見片狀無回聲區。彩色多譜勒超聲多可見腫瘤動脈血流信號。MRI掃描T1WI呈中等信號,T2WI多可呈中高信號或混雜信號,明顯強化。瘤內出現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且不能強化的區域,爲液化腔的徵象。

2. 淚腺多形性腺瘤 發生淚腺窩,腫瘤向前生長可在眶外上方觸及質硬腫物。CT掃描部分患者可見到淚腺骨質受壓變薄。

3. 血管外皮瘤 較少見,超聲檢查內回聲少且弱,不可壓縮,腫瘤內可見動脈血流信號。複發率高。

7 治療

1. 手術治療

(1)應根據CT或MRI等影像檢查判斷腫瘤的精確位置和與周圍結構解剖關係。

(2)腫瘤位於眶內的深度不超過眶中部,且體積適中者可經穹窿結膜入路切除。根據腫瘤在冠狀面上的鐘點位,選擇內上、內下和外下方的穹窿結膜入路。

(3)體積較大或較小,部位較深,尤其是位於眶尖部、與視神經關係密切者需行外側開眶術。位於眶上方或內上方深部的腫瘤可選擇改良外側開眶術,經眉弓外上方“S”形切口入路。位於眶內下方且位置較深的腫瘤也應選擇改良外側開眶術,經下瞼睫毛下皮切口入路。

2. 保守治療 腫瘤位於眶尖,且視力良好者宜保守觀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