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適應證
選擇性冠狀動脈造影適用於缺血性心臟病,各型心絞痛,室壁瘤,冠狀動脈先天性畸形,冠狀動脈手術前估計或術後症狀再發,急性心肌梗死考慮急診冠狀動脈內溶栓和其他介入和手術治療,擬行心臟瓣膜替換術和主動脈手術而有胸痛或年齡45歲以上者。
6 準備
1.向患者說明檢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2.用品準備 ①穿刺針、導絲、擴張器、導管鞘,三聯三通開關;②特製左、右冠狀動脈導管、豬尾導管等;③造影劑:76%泛影葡胺或高濃度非離子型造影劑;④安全及急救藥物和器械:如帶有測壓、血氣分析及心電圖等多導聯生理記錄儀,電除顫器,氣管插管及開胸急救設備。插管及造影時應吸入氧氣,並根據患者出現的緊急症狀或嚴重心律失常情況,即時靜注相應藥品。
3.術前準備 應將造影的過程及各種安全措施向患者解釋清楚,如無心絞痛發作,患者進入造影室前,一般不需給藥,有心絞痛者須服藥。
7 方法
2.一般經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參見經皮穿刺技術。常規使用導管鞘,以便於更換導管。
3.藉助導絲引導送入左冠狀動脈導管至升主動脈根部上方2~3cm,退出導絲,以肝素溶液沖洗導管,接上三聯三通開關,接通測壓通道,進行壓力監測。調轉球管至左前斜位45°,便於導管定位,同時操縱導管,使導管尖端與升主動脈左側壁相垂直,上下推送導管,尋找左冠狀動脈開口,當導管尖端進入左冠狀動脈開口時,以1~2ml造影劑試注,可見左冠狀動脈顯影表示插管成功,即可進行造影。
4.左冠狀動脈造影完畢後,更換右冠狀動脈導管,在左前斜位45°透視下送至主動脈根部上方2~3cm處,在壓力監測下同時操縱導管使其尖端與升主動脈右前壁垂直,利用手法輕輕移動導管尋找右冠狀動脈開口,當導管尖端進入右冠狀動脈開口試注造影劑加以證實,即可進行造影。
5.造影技術
(1)冠狀動脈插管成功後,按預定的不同體位,採用造影劑6~8ml流速4ml/s進行造影。
(2)左前斜位45°~60°和右前斜位30°~40°爲冠狀動脈造影的基本體位,有時須補充向頭或向足的多軸位投照,能全面地顯示冠狀動脈及其分支,避免影像短縮和重疊。
8 注意事項
常見合併症及處理如下:
1.心律失常 ①緩慢心律失失常,常見有心動過緩、P-R間期延長、房室傳導阻滯、一過性束支傳導阻滯或室內傳導阻滯。多由造影劑對血管和迷走神經刺激或因竇房結支和房室結支缺血引起。通常爲一過性,無需特殊處理,如因造影劑影響,可經患者用力咳嗽後緩解。個別患者持續性嚴重心動過緩,心率<40/min或出現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可靜注阿托品0.5~1mg,若仍不能恢復則需臨時人工心臟起搏。如術前患者已爲緩慢心率,宜預先放置一根起搏心導管在右心室內,以備急需;②室性心律失常,常見有室性早搏,嚴重者可發生室性心動過速和心室纖顫。嚴重心律失常多由導管堵塞冠脈口或嚴重冠脈病變加上注射造影劑引起心肌缺血,心電不穩定所致。心室纖顫一旦發生,立即撤出導管,進行有效胸外心臟按壓並立即進行電除顫,能量用200Ws,1次不能轉復可再次除顫,絕大多數室顫均可搶救成功,極個別因心肌病變過重而導致死亡。冠脈造影術中嚴重心律失常發生前均先有動脈壓力的變化,術者應連續監測心導管頂端壓力變化,一旦發現壓力“衰減”即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明顯下降伴壓力圖形圓鈍或出現動脈壓力“心室化”圖形,則提示導管堵塞了冠脈血流,此時應立即撤出導管使血流恢復,待壓力圖形恢復正常後重新操作和調整導管插管位置,切忌在動脈壓力異常時造影,嚴密壓力監護是冠脈造影安全進行的保證。
2.心絞痛 若在手術過程中誘發心絞痛,此時宜暫停手術操作,給患者舌下含用硝酸甘油酯片,待心絞痛發作過去後再繼續操作。如系由心導管頂端深入冠狀動脈阻塞了冠脈血流引起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時,應迅速將導管頂端撤離冠狀動脈,心絞痛即可消失。
3.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脈造影的嚴重併發症,應積極預防。常見原因有導管或造影劑刺激冠脈痙攣,導管損傷冠脈口引起內膜撕裂甚至急性血管閉塞,或由血栓或氣栓栓塞冠脈等,如果心肌梗死發生在術中,應儘快明確原因,給予冠脈內硝酸甘油200~300μg或心痛定10mg以解除冠脈痙攣,酌情行冠脈內溶栓或行急診介入治療,如梗死範圍不大,血流動力學穩定,可保守治療並嚴密監護;若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應立即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動技術;若爲左主幹閉塞應及早行緊急冠脈搭橋術。
4.栓塞併發症 栓子來自導管或導絲表面形成的血栓,或因操作不慎致使動脈壁粥樣硬化斑塊脫落或注入氣泡等;左室造影時高壓注射造影劑或導管操作使原有附壁血栓脫落而發生栓塞。栓塞部位可爲腦血管、腎動脈、腸繫膜動脈及下肢動脈等。一旦發生,應積極用擴血管藥物或溶栓治療。插管時軟頭導絲引路以及肝素化的應用可以減少本合併症的發生。
5.死亡 其影響因素主要與兩方面即術者經驗和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左主幹嚴重病變、嚴重多支血管病變、左心功能嚴重受損者的危險性高,造影時壓力監測至關重要。如少量推注造影劑證實有左主幹病變,可在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後再造影。並儘量縮短造影時間。
6.造影劑反應及處理 過敏反應嚴重者請麻醉科醫師共同搶救,同時迅速採取如下措施:
(1)輕度及中度反應:聲嘶、嗆咳、頭昏、胸悶、噁心、嘔吐、蕁麻疹等,應立即停止注射,嚴密觀察病情發展,面罩吸氧,腎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或異丙嗪25mg肌注,或苯海拉明25mg肌注。
(2)重度反應:①哮喘、呼吸困難者應立即給氧。極度呼吸困難者可作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或氣管切開術。迅速皮下注射腎上腺素1mg,或肌注苯海拉明40mg,靜脈注射琥珀氫化可的松100~200mg(或地塞米松10mg),繼以靜滴氫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內)。有抽搐時,靜注安定5~10mg。有大量泡沫痰或粉紅色痰等肺水腫表現時,可靜注稀釋的酚妥拉明10mg,阿托品1~2mg。氨茶鹼0.25g或呋塞米(速尿)20~40mg;②臉色蒼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心率快速、血壓下降者,應予抗休克措施:給氧,靜脈輸液,必要時加升壓藥如間羥胺、多巴胺、去氧腎上腺腎上腺腎上腺素(新福林),5%碳酸氫鈉200~250ml;③呼吸心跳停止:處理詳見心肺復甦術;④如患者極度不安或驚厥,可靜注安定10mg,或苯巴比妥鈉0.1g,或2.5%硫噴妥鈉,待抽搐停止即停止注射,慎防過量。
7.其他合併症 導管打結或斷裂、感染等。主要是術者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操作不規範及對心電壓力監測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原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