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uán fù dài zhě tāng

2 處方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湯泡)、人蔘,各二錢。甘草(炙.一錢)。

3 功能主治

傷寒發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4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十片,紅棗七個,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5 摘錄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6 證治匯補》卷五

6.1 方名

旋覆代赭湯

6.2 組成

旋覆花3錢,代赭石1錢(研)。

6.3 主治

嘔吐不巳,真氣逆而不降,用此鎮墜。

6.4 用法用量

旋覆花煎,調赭石末服。

7 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7.1 方名

旋覆代赭湯

7.2 組成

旋覆花1錢半(絹包),代赭石3兩(煅),桑白皮1錢半,川貝母2錢(去心),紫丹蔘1錢半,薏苡米4兩(炒),制首烏5錢(土炒),白茯苓1錢半。

7.3 主治

氣上壅,氣喘咳嗽,脈弦者。

7.4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

7.5 各家論述

旋覆花理氣消痰,以平喘咳;代赭石鎮肝和血,以平逆氣桑白皮清肺肅金;川貝母清痰化熱首烏補血榮肝;丹蔘生新去宿;茯苓滲溼以潔痰之流;米仁健脾以理痰之本。水煎溫服,使血潤肝榮,則脾不受制,而溼熱自化,肺金清肅,自然痰消熱降,逆氣自平,何患喘咳之不已哉。

8 傷寒全生集》卷二

8.1 方名

旋覆代赭湯

8.2 組成

旋覆花人蔘代赭石半夏甘草生薑枳實

8.3 主治

心下痞噫氣不除者。

8.4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服。

8.5 加減

內有熱,加黃連;外有熱,加柴胡噫氣,加砂仁

9 傷寒論

9.1 方名

旋覆代赭湯

9.2 別名

旋覆代赭石湯代赭旋覆湯旋覆花代赭石湯

9.3 組成

旋覆花3兩,人蔘2兩,代赭石1兩,甘草3兩(炙),半夏半升(洗),生薑5兩,大棗12枚(擘)。

9.4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9.5 主治

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胃虛氣逆證心下痞硬噫氣頻作,反胃嘔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脈弦而虛。

9.6 用法用量

以水1鬥,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溫服1升,日3次。

9.7 臨牀應用

1.噫氣:予素患噫氣,凡體稍不適,其病即至,即響且多,勢不可遏,戊子冬發之最甚,苦不可言。孟英曰,此陽氣式微,而濁陰上逆也,先服理中湯1劑,隨以旋覆代赭湯投之,遂愈。嗣後每發,如法服之,輒效。後來發亦漸輕,今已不甚發矣。予聞孟英常雲,此仲聖妙方,藥極平淡,奈世人畏不敢用,殊可陋也。
2.眩暈嘔吐:用本方適當加減治療50例,其中經西醫診斷的有:急慢性胃炎潰瘍6例,神經官能症11例,高血壓、美尼爾氏症、癔病腦膜炎後遺症各1例。不論原發併發,均以此次發病的眩暈嘔吐主證。主要脈證爲頭暈目眩胸痞嘔惡,口淡脈象弦緩,弦滑,舌苔白薄滑膩。部分病例兼見咳唾粘痰,食慾不振,胃痛泛酸耳鳴心悸失眠多夢。治療效果:50例中服藥最少爲2劑,最多爲18劑,平均6劑,一般3-6天見效。治後34例眩暈嘔吐俱止,14例眩暈嘔吐減輕,2例無效。
3.癔症球:此本方加減治療癔症球45例,結果最少服藥6劑,最多35劑,一般10-20劑。症狀消失,眠食正常,恢復工作,屬於治癒者34例;症狀基本消失,眠食尚好,恢復工作,屬於基本治癒者8例;無效3例。
4.頑固性嘔吐:本方爲主治療頑固性嘔吐10例,其中慢性胃炎急性發作、慢性腎炎尿毒症胃癌轉移腎腫瘤廣泛轉移腦膿腫所致嘔吐各1例,神經性嘔吐5例,均獲滿意療效。另以本方加減治胃氣虛弱,痰溼內阻之嘔吐11例,其中包括胃潰瘍、胃擴張、胃大部切除術後、肝癌晚期等所致嘔吐,均獲顯效。

9.8 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硬則氣堅,鹹味可以軟之,旋覆之鹹,以軟痞硬;虛則氣浮,重劑可以鎮之,代赭之重,以鎮虛逆;辛者散也,生薑半夏之辛,以散虛痞;甘者緩也,人蔘甘草大棗之甘,以補胃弱。
2.《刪補名醫方論》引羅天益曰:方中以人蔘甘草養正補虛;生薑大棗和脾養胃,所以定中州者至矣;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斂浮鎮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氣滌飲;佐以人蔘以歸氣於下;佐半夏以蠲飲於上。濁降則痞硬可消,清升則噫氣可除矣。
3.《醫方考》:旋覆之鹹,能軟痞硬而下氣;代赭之重,能鎮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參、草、大棗之甘,所以補虛。
4.《傷寒論三注》:旋覆花能消痰結軟痞,治噫氣代赭石反胃,除五臟血脈中熱健脾,乃痞而噫氣者用之,誰曰不宜?於是佐以生薑之辛,可以開結也;半夏逐飲也;人蔘補正也;桂枝散邪也;甘草大棗益胃也。餘每借之以治反胃、噎食不降者,靡不神效。
5.《成方便讀》:旋覆花能斡旋胸腹之氣,軟堅化痰;而以半夏之辛溫散結者協助之;虛則氣上逆,故以代赭之重以鎮之;然治病必求其本,痞硬噫氣等疾,皆由正虛而來,故必以人蔘甘草補脾而安正,然後痰可消,結可除,且旋覆、半夏之功,益彰其效耳;用姜棗者,病因傷寒汗吐下後而得,則表氣必傷,藉之以和營衛也。

9.9 附註

旋覆代赭石湯(《普濟方》卷一二七)、代赭旋覆湯(《醫方集解》)、旋覆花代赭石湯(《類聚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