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暖膏藥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óng huáng nuǎn gāo yào

2 《聖惠》卷六十七

2.1 方名

雄黃暖膏藥

2.2 別名

雄黃暖膏

2.3 組成

黃丹48兩,麻油5斤,豬脂2斤,松脂1斤,羊脂10兩,蠟10兩,野駝脂10兩,當歸2兩,烏蛇2兩,生乾地黃2兩,連翹花1兩,續斷2兩,白芷1兩,露蜂房1兩,川烏頭1兩(去皮臍),細辛1兩,棘針1兩,芎1兩,羌活1兩,人糞1兩(幹者,燒灰),紫草1兩,虎脛骨1兩,鯪鯉甲1兩,蝟皮1兩,莨菪子1兩,吳茱萸1兩,白蘞3分,紫葛3分,玄蔘3分,桑木耳3分,木通3分(銼),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青帛7尺,緋帛7尺(燒令煙盡),白朮3分,蔥和根3-7莖,槐樹枝4兩,楊柳枝4兩,防風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3分,赤芍藥3分,香附子3分。

2.4 功效

接骨止痛。

2.5 主治

一切傷折

2.6 用法用量

患者,於絹帛上微火攤,貼於折損處,1日1度換之。

2.7 製備方法

以上藥,先將油豬脂、羊脂、野駝脂於鍋內煎爲油,入柳枝槐枝棘針、蔥、紫草露蜂房,先於脂油內,以慢火煎半日,濾去滓,其餘諸藥,細銼入於熟油內,慢火煎半日。次入松脂蠟,更煎半日,濾去滓,淨拭鍋內,細羅黃丹,炒令紫色,熱下藥汁中。以柳枝攪不令住。候色變紫成膏,住火,次入雄黃3兩(細研),丁香3兩,乳香4兩,沉香3兩,木香3兩,桂心3兩,麒麟血3兩,附子3兩(去皮臍)。以上搗羅爲末,入膏中調令勻,用瓷盒中盛。

2.8 附註

雄黃暖膏(《普濟方》卷三一五)。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