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部疾病(臍炎)

兒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īn shēng ér qí bù jí bìng (qí yán )

2 疾病分類

兒科

3 疾病概述

臍帶脫落前傷口很容易感染發生臍炎。

3.1 病因

:在斷臍時,或斷臍後,消毒處理不嚴,護理不當就很容易造成細菌污染,引起臍部發炎。常見的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其次爲溶血鏈球菌,或混合細菌感染等。

3.2 臨牀表現

臍帶根部發紅,或脫落後傷口不癒合,臍窩溼潤、流水,這是臍帶發炎的最早表現。以後臍周圍皮膚發生紅腫,臍窩有漿液膿性分泌物,帶臭味,臍周皮膚紅腫加重,或形成局部膿腫敗血症,病情危重會引起腹膜炎,並有全身中毒症狀發熱,不喫奶,,精神不好,煩躁不安等。慢性臍炎時局形成臍部肉芽腫,爲一小櫻紅色腫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經久不愈。

3.3 治療

1.保持局部乾燥,勤換尿布,防止尿液污染。2.局部換藥。3.抗生素治療。

3.4 預防

:普及新法接生,斷臍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好斷臍後的護理,保持局部清潔衛生。

4 疾病描述

臍炎是指臍殘端被細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5 症狀體徵

輕者臍輪與臍周皮膚輕度紅腫,可伴有少量漿液膿性分泌物。重者臍部和臍周明顯紅腫發硬,分泌物呈膿性且量多常有臭味。可向周圍皮膚組織擴散,引起腹壁蜂窩織炎、皮下壞疽、腹膜炎敗血症、門靜脈炎、以後可發展爲門靜脈高血癥、肝硬化

6 疾病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其次爲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溶血鏈球菌等。

7 診斷檢查

局部分泌物培養陽性並不表示存在感染,必須具有臍部的炎症表現,應予鑑別。

8 治療方案

輕者局部用2%碘酒及75%酒精清洗,每日2—3次,重者需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靜脈注射,如有膿腫形成、則需行切除引流。

治療新生兒臍部疾病(臍炎)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