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xiao’er huichun mini-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承德方)之小兒回春丹
4.1 方名
4.2 別名
4.3 組成
橘紅、膽南星、防風、竹葉、桑葉、金銀花、連翹、羌活各105g,茯苓、殭蠶、甘草各60g,麻黃、薄荷、蟬蛻、赤芍藥、川貝母、牛蒡子各75g,西河柳、杏仁各45g。共爲細粉,兌入牛黃、冰片各12g,麝香21.6g[1]。
橘紅3兩5錢,膽南星3兩5錢,防風3兩5錢,竹葉3兩5錢,桑葉3兩5錢,金銀花3兩5錢,連翹3兩5錢,羌活3兩5錢,茯苓2兩,殭蠶2兩,甘草2兩,麻黃2兩5錢,薄荷2兩5錢,蟬蛻2兩5錢,赤芍2兩5錢,川貝2兩5錢,牛蒡子2兩5錢,三春柳1兩5錢,杏仁1兩5錢。
橘紅、膽南星、防風、竹葉、桑葉、金銀花、連翹、羌活各三兩五錢,茯苓、殭蠶、甘草各二兩,麻黃、薄荷、蟬蛻、赤芍藥、川貝母、牛蒡子各二兩五錢,三春柳、杏仁一兩五錢[2]。
4.4 功效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北京方、承德方)之小兒回春丹功能清熱透表,化毒豁痰。治小兒毒熱過盛,隱疹不出,發熱咳嗽,煩躁口渴。[2]
4.5 製備方法
上藥和勻,用糯米180g熬水泛小丸,硃砂爲衣,每粒乾重約0.6g[2]。
上爲細末,兌入牛黃4錢、冰片4錢,麝香7錢2分,和勻,用糯米6兩熬水泛小丸,硃砂爲衣,每丸乾重約2分,蠟皮封固。
上爲細末,兌入牛黃、冰片各四錢,麝香七錢二分,和勻,用糯米六兩熬[2]。水泛小丸,硃砂爲衣,每丸乾重約二分,蠟皮封固[2]。
4.6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鮮蘆根煎水送下,溫開水亦可,1日2次。小兒3歲以下者酌減。
每服五丸,鮮蘆根煎水送下,溫開水亦可[2]。小兒三歲以下者酌減[2]
4.7 用藥禁忌
忌風寒,及一切葷食麪食。
5 《中藥成方配本》方之小兒回春丹
5.1 處方
西牛黃0.6克 天竺黃6克 煅青礞石6克 制半夏 黃連 膽星 川貝 胡連 飛硃砂各6克 九節菖蒲9克 珠粉1.5克 麝香0.6克
5.2 製法
上藥各取淨末和勻,用鉤藤6克、薄荷6克煎湯去滓,加蜜13.5克,煉熟烊化泛丸,分作400粒,每粒約重0.18克,每蠟丸裝五粒。
5.3 功能主治
《中藥成方配本》方之小兒回春丹功在清熱化痰,開竅安神。治小兒急驚,痰熱矇蔽,神昏氣喘,煩躁發熱等證。
5.4 用法用量
週歲以下服2~3粒,週歲以上服5粒,或用2粒研勻貼臍。
5.5 摘錄
6 《方劑學》(1985年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引《敬修堂藥說》)方之小兒回春丹
6.1 處方
川貝母 陳皮 木香 白豆蔻 枳殼 法半夏 沉香 天竺黃 殭蠶 全蠍 檀香各37.5克牛黃 麝香各12克 膽南星60克 鉤藤24克 大黃60克 天麻37.5克 甘草26克 硃砂適量
6.2 製法
上藥爲小丸,每丸重0.09克。
6.3 功能主治
《方劑學》(1985年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引《敬修堂藥說》)方之小兒回春丹功在開竅定驚,清熱化痰。治小兒急驚,痰熱矇蔽,發熱煩躁,神昏驚厥,或反胃嘔吐,夜啼吐乳,痰嗽哮喘,腹痛泄瀉。
6.4 用法用量
週歲以下,每次1丸;一至二歲,每次2丸,每日二三次。
6.5 摘錄
《方劑學》(1985年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引《敬修堂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