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丸子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ū wán zǐ

2 《理傷續斷方》

2.1 方名

烏丸子

2.2 組成

赤小豆(炒)1兩,白蘞1兩,赤芍藥1兩,何首烏醋煮)1兩,細辛(去苗)1兩,草烏醋煮7次)1兩,白及(煨)1兩,山桂(去粗皮)1兩,南星(面裹煨)1兩,當歸(酒浸1宿)1兩,川芎1兩,百草霜1兩,骨碎補去毛,炒)1兩,天臺烏藥烏豆酒煮後焙乾)1兩。

2.3 主治

打撲傷損骨碎筋斷瘀血不散;及一切風疾,筋痿力乏,左癱右瘓手足緩弱,諸般風損;婦人血疾,產後敗血不散,灌入四肢,面目浮腫

2.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用煨蔥酒或煨蔥茶任下。

2.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煮豆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用藥禁忌

孕婦勿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