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橘皮湯

潤腸通便 潤下劑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ǔ rén jú pí tāng

2 概述

五仁橘皮湯方劑名,出自《重訂通俗傷寒論》,即《楊氏家藏方》卷四方記載的五仁丸湯劑[1]

3 別名

原名滋腸五仁丸[2]

4 組成

桃仁杏仁(炒,去皮尖)各一兩,柏子仁松子仁各半兩,炒郁李仁一錢,陳皮(另爲末)四兩[2]

甜杏仁3錢(研細),松子仁3錢,郁李淨仁4錢(杵),原桃仁2錢(杵),柏子仁2錢(杵),廣橘皮錢半(蜜炙)。

5 製法

先將五仁研爲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爲丸,梧桐子[2]

6 功效主治

功能潤腸通便。治津枯便祕[2]

7 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腹米飲送下[2]

8 運用

若欲急下,加元明粉2錢,提淨白蜜1兩,煎湯代水可也;挾滯,加枳實導滯丸3錢;挾痰,加礞石滾痰丸3錢;挾飲,加控涎丹1錢;挾瘀,加抵當丸3錢;挾火,加當歸龍薈丸3錢;挾蟲,加椒梅丸錢半,或吞服,或包煎

9 各家論述

杏仁橘皮,以通大腸氣閉桃仁橘皮,以通小腸血祕氣血通潤。腸自滑流,故以爲君;郁李仁橘皮,善解氣與水互結,洗滌腸中之垢膩,以滑大便,故以爲臣;佐以松、柏通幽,幽通則大便自通。

10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