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學 中醫學 天灸
wú rè jiǔ
無熱灸即敷藥發泡灸。[1]
敷藥發泡法爲灸法的一種。又稱天灸、自灸、冷灸、無熱灸。指採用某些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外敷於穴位,以起到類似艾灸效果的方法。本法早見於《資生經·卷三》。其法用大蒜、毛茛、天南星、蓖麻子、威靈仙等搗成糊狀外敷。或以白芥子、斑蝥等研末水調外敷。敷藥部位初起時感到發燙、灼痛,漸致起泡。其中發泡作用最強者是斑蝥,較輕的是大蒜。如敷藥時較短,也可以只引起充血發燙而不致起泡。敷藥發泡後應注意保護瘡面,防止感染。一般關節病痛可在局部選穴。哮喘可敷膻中、大椎、肺俞、氣海、腎俞等。瘧疾可敷內關、大椎。扁桃體炎可敷合谷。滯產可敷湧泉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