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學 中醫基礎理論
wèi bù hé
discomfort in stomach[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胃不和即胃氣不和[1] 。指胃氣失和,受納、腐熟水谷功能失調的病理變化[2] [3] 。多由胃陰不足、邪熱犯胃,或食滯胃脘,影響胃氣所致[4] 。《素問·厥論》:“胃不和則精氣竭。”《素問·逆調論》:“胃不和則臥不安。”症見厭食或食後痞脹、泛惡、臥不安、大便失調等[4]。須審因而治,並結合和胃法[4]。鍼灸常取胃俞、脾俞、中脘、足三裏等穴進行治療[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