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 myocarditis)亦稱特發性心肌炎(idiopathic myocarditis),至今原因不明。因其首先由Fiedler(1899)所描述,又稱Fiedler心肌炎。多見於20~50歲的青、中年人。急性型常導致心臟擴張,可突然發生心力衰竭致死。
3 孤立性心肌炎的病變
依組織學變化分爲兩型:
3.1 瀰漫性間質性心肌炎
瀰漫性間質性心肌炎(diffuse interstitial myocarditis)鏡下,心肌間質和小血管周圍有多量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有時也可見到嗜酸性粒細胞和少量中性粒細胞。心肌細胞較少發生變性、壞死。
3.2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
特發性巨細胞性心肌炎(idiopathic giant cell myocarditis)病變特點是心肌內有局竈性壞死及肉芽腫形成(圖1)。病竈中心部可見紅染、無結構的壞死物,周圍有淋巴細胞、漿細胞、單核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混有許多多核巨細胞。巨細胞的形態、大小各異,可爲異物型或Langhans型多核巨細胞(圖2)。
圖示左心室心肌的炎症及壞死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區域),男性,3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