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táng láng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一七四

2.1 方名

螳螂丸

2.2 組成

螳螂1枚(大者,去翅足,炒幹),棘剛子(去皮)30枚,烏頭(炮裂,去皮臍)2枚,天南星(中者,炮)1枚,防風(去叉)1分,細辛(去苗葉)1錢,幹蠍(炒)1錢,白附子(大者)1枚,丹砂(研)1分,麝香(研)半錢。

2.3 主治

小兒中風痙,身背強直牙關緊急

2.4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薄荷水化下,不拘時候。如小兒目睛上視,口噤不開,用醋化1丸,灌入鼻中。

2.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石腦油爲丸,如綠豆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