忪悸

中醫病證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ōng jì

2 註解

忪悸爲病症名。即怔忡[1]

怔忡爲病症名。又稱心忪忪悸。指心跳劇烈的一種病症。病人終日覺心中悸動不安,常伴短氣乏力,神倦懶言等症,稍勞尤甚。全身情況較重。治療參見心悸[2]

鍼灸治療:①體針:取心俞郄門內關通裏等穴爲主。心血不足者加膈俞脾俞足三裏;痰火內動者加豐隆解溪水飲內停者加脾俞胃俞三焦俞瘀血阻滯者加曲澤血海心神不寧通裏丘墟陰虛火旺厥陰俞陰交太溪。②水針:取內關心俞郄門厥陰俞,每次選1~2穴,交替使用。用丹蔘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③耳針:取心、腦、下腳端神門小腸等穴,輕刺激[3]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65.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