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麥芽黃單胞菌肺炎

疾病 呼吸內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ì mài yá huáng dān bāo jun1 fèi yán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麥芽窄食單胞菌肺炎,嗜麥芽假單胞菌肺炎

4 疾病代碼

ICD:J15.8

5 疾病分類

呼吸內科

6 疾病概述

麥芽黃單孢菌又名嗜麥芽窄食單孢菌。呼吸疾病的較常見病種,並有其臨牀特點。有發熱咳嗽胸痛,60 歲以上患者大多數免疫功能差。

7 疾病描述

麥芽黃單孢菌又名嗜麥芽窄食單孢菌。該病近年已成爲呼吸疾病的較常見病種,並有其臨牀特點。有發熱咳嗽胸痛,60 歲以上患者大多數免疫功能差。

8 症狀體徵

有報道一組24 例患者中,男18 例,女6 例,平均年齡58.17 歲(1歲5 個月~79 歲),大於60 歲者14 例(58.3%)。

症狀發熱11 例(38℃以上8 例),咳嗽20 例,咳白痰9 例,黃痰10 例,多痰量9 例,少量痰10 例,喘17 例,胸痛4 例,食慾低下1 例。體(特)徵:囉音13 例,發紺15 例,杵狀指3 例,少尿2 例,呼吸音低下5例,水腫2 例。從姚氏的30 例及王氏的33 例和作者的24 例看該菌肺炎的特點:①感染年齡從幼兒到高齡皆可見,但多爲60 歲以上的人羣;②患者大多數有免疫功能差的難以治癒的基礎病;③本病菌既可社會獲得,也可院內獲得;④該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臨牀表現無特殊之處;⑤胸片無特殊表現,斑片陰影較爲多見;⑥檢驗肝腎功能異常者不少,但患者多有基礎病,尚難分清何因所致;⑦治療難,抗生素耐藥率高,療效差;⑧預後差。作者的24 例中痊癒1 例,好轉14 例,與感染有關的死亡7 例,病危自動出院2 例。Vartivarian 的26 例中有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者17 例,敗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者9 例。還有一個特點是有5 例存在鼻竇炎(鼻旁竇)和肺炎(鼻竇肺炎綜合徵)。

9 疾病病因

1.嗜麥芽黃單孢菌又名嗜麥芽窄食單孢菌。該病近年已成爲呼吸疾病的較常見菌種

2.僅次於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

10 病理生理

具體機制不明。

11 診斷檢查

診斷:前面已述及胸片無特殊表現,但Vartivarian 的病例確是多形態的。早期多爲斑片狀段性肺炎或單側大葉性肺炎,部分進展爲兩肺多發結節浸潤(有6例)。作者的24 例中斑片影16 例,紋理粗亂8 例,球形影及膿腫4 例,空洞1例,氣胸2 例。細菌培養多爲複合菌種,有細菌也有真菌需要定量培養並結合病分析是否爲致病菌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分類計數Vartivarian 的26 例中有持續中性粒細胞減少者17 例。細菌培養多爲複合菌種,有細菌也有真菌

其他輔助檢查:X 線胸片早期多爲斑片狀段性肺炎或單側大葉性肺炎,部分進展爲兩肺多發結節浸潤(有6 例)。作者的24 例中斑片影16 例,紋理粗亂8 例,球形影及膿腫4 例,空洞1 例,氣胸2 例。

12 鑑別診斷

該菌對泰能自然耐藥習性成了篩選鑑定該菌的方法之一。

13 治療方案

本菌外膜的低滲透性,對多種抗生素天然耐藥,尤其是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是由於該菌可產生青黴素酶、頭孢菌素酶和含鋅離子金屬β-內酰胺酶所致。金屬β-內酰胺酶獨特的水解超廣譜抗生素亞胺培南功能,使常規經驗用藥很少奏效。桂炳東的88 株菌株進行了誘導型β-內酰胺酶的測定,產酶率達60.2%。大連中心醫院王承敏的38 株的產酶率達89.5%,他的23 種抗生素敏感率依次爲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78.6%)、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複方替卡西林)(42.8%)、環丙沙星(66.7%)、頭孢他啶(48.2%)、他唑西林(42.1%)、頭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41.3%)。有15 種抗生素對此種細菌耐藥率大於60%(65.2%)。作者的14 種抗生素的藥敏結果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79.17%)、環丙沙星(45.83%)、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複方替卡西林)(41.66%)、多黏菌素(20.83%),如頭孢他啶(16.66%)、阿米卡星(4.17%)均在20%以下,亞胺培南也是100%耐藥。Vartjvarian 的病例證明,治療開始的早晚對預後有明顯影響。10 例在感染初3 天內即行適當抗生素治療者7 例存活,而對照組16 例在感染起病3 天后治療存活4 例(P=0.04)。該菌肺炎的治療一是選擇敏感抗生素,二是綜合治療基礎病和肺炎,調節免疫功能和改善支持治療。當使用叄代頭孢黴素和氨基苷類抗生素,甚至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泰能)也無效時,要想到該菌感染的可能性。

14 併發症

合併敗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

15 預後及預防

預後:預後較差。

預防:目前尚無資料。

16 流行病學

該菌作爲條件致病菌並不少見。天津某醫院自1997 年8 月至1999 年8 月分離21 株,其中呼吸道標本14 株,膽汁體液4 株,膿汁及分泌物2 株,其他1 株。作者的24 例嗜麥芽黃單孢菌肺炎是1998 年9 月至2000 年7 月中的住院病例,僅次於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菌、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王氏報道38 株,佔同期呼吸道檢出病原菌的3.5%。王氏的病例中有慢性基礎疾病佔60.5%,曾住過監護病房的危重病人佔65.8%,建立人工氣道者佔44.7%。作者的24 例中只有2 例無基礎病,大多數病例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這些疾病大多數爲心肺疾病,如COPD、哮喘、支擴症、肺纖維化、肺癌人工通氣,還有高心病冠心病,腎功不全等。Vartivarian 等人總結美國得克薩斯州和愛迪遜癌症中心1991~1992 年的94 例呼吸道標本中(27.6%)爲嗜麥芽窄食單孢菌呼吸道感染,其中13 例合併菌血症,另13 例非菌血症,26 例有血液亞性腫瘤,10 例爲實體腫瘤,其中引流支氣管阻塞者5 例。在難治性呼吸道感染中本菌也佔一席之地。在羅氏等的217 例中,有7 例爲本菌感染(4.4%,7/158 例痰培養)。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