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心絕
心絕指心氣絕而出現的危重脈證[2]。《中藏經》捲上:“面黑,無左寸脈者,心絕也。”《註解傷寒論,辨脈法》:“陽反獨留,形體如煙薰,直視搖頭,此心絕也。”《脈經》卷四:“病人心絕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視立死(一曰目亭亭一日死)。”
4 肺絕
肺絕指肺氣絕出現的危重脈證[3]。《華氏中藏經》捲上:“面赤,無右寸脈者,肺絕也。” 《註解傷寒論·辨脈法》:“若汗出發潤,喘不休者,此爲肺先絕也。”《脈經》卷四:“病人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一日鼻口虛張,短氣)。”
5 肝絕
肝絕指肝氣絕出現的危重脈證[4]。《華氏中藏經》捲上:“面白,無左關脈者,肝絕也。” 《註解傷寒論·辨脈法》:“脣吻反青,四肢染習者,此爲肝絕也。”《脈經》卷四:“病人肝絕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但欲伏眠,目視而不見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日二日死)。”
6 腎絕
腎絕爲危重證候之一[5]。《中藏經·虛勞死證》:“腎絕大便赤澀,下血,耳幹,腳浮舌腫者,六日死。”《脈經·診五臟六腑氣絕證候》:“病人腎絕,四日死,……齒爲暴枯,面爲正黑,目中黃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註解傷寒論·辨脈法》:“溲便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此爲腎絕也。”
7 脾絕
脾絕指脾氣絕出現的危重脈證[6]。《華氏中藏經》捲上:“面青,無右關脈者,脾絕也。” 《註解傷寒論,辨脈法》:“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爲脾絕也。”《脈經》卷四: “病人脾絕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出無時度(一曰?五日死)。”《靈樞,經脈》:“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脣舌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軟,肌肉軟則舌萎人中滿,人中滿則脣反,脣;反者,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也。”
9 骨絕
骨絕指骨髓困枯敗絕的疾患[8]。《備:急千金要方·腎臟》:“扁鵲雲,骨絕不治,痛而切痛,伸縮不得,十日死。骨應足少陰,少陰氣:絕,則骨枯,發無澤,骨先死矣。” 《華氏中藏:經》卷中:“骨絕。腰脊痛,腎中重,不可反鯽,;足膝後平者,五日死。”《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迨至骨絕,齒必黃落。”參見骨極條。
11 肉絕
肉絕指肌肉贏弱敗絕的疾患[9]。《備:急千金要方·脾臟》:“扁鵲雲:“肉絕不治,五.日死。何以知之?皮膚不通,外不得泄。凡肉應;足太陰,太陰氣絕則脈不營其肌肉,脣反者氣:盡,則肉先死。”參見肉極條。
1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4.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9.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9.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28.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6.
-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78.
- ^ [8]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41.
- ^ [9]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16.
- ^ [10]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