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í gāo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2.1 組成

石膏(別研入)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栝樓根1兩,茯神(去木)1兩,知母(焙)1兩,黃連(去須)1兩,枸杞根皮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胡粉(炒黃色)半兩。

2.2 主治

痢後渴不止。

2.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晚食前再服。或作散,每服2錢匕,冷熟水調下。

2.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 《聖惠》卷四

3.1 組成

石膏1兩(細研,水飛過),栝樓根1兩,烏梅肉1兩,葛根1兩(銼),牡蠣粉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天竺黃1兩(細研),麻黃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3.2 主治

心臟壅熱,口舌幹燥,常多汗出。

3.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新汲水送下,不拘時候。

3.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 聖濟總錄》卷十六

4.1 組成

石膏(研)2兩,菊花2兩,防風(去叉)2兩,葛根(銼)2兩。

4.2 主治

風毒上攻頭痛

4.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食後。臨臥熟水送下。

4.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惠》卷三十九

5.1 組成

石膏1兩(細研,以水飛過),馬牙消半兩,太陰玄精石半兩,硫黃半兩,雄黃半兩,硃砂半兩。

5.2 主治

頭痛不止,心神煩悶。

5.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蔥湯送下,不拘時候。

5.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加麝香末1錢,重研令勻,用湯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6 簡明醫彀》卷四

6.1 組成

石膏1斤(火煅紅,傾入無灰白酒、米泔、水各1碗內,如此3次),土山藥(如手者,溼紙裹,煨熟,曬燥)4兩,蚌殼(火煅)2兩。

6.2 主治

久近痰火。

6.3 用法用量

早、晚大麥湯送下,或蜜爲丸噙。

6.4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水疊丸或末服。

7 醫學正傳》卷二

7.1 組成

石膏(煅)。

7.2 功效

胃火食積痰火。

7.3 用法用量

米飲送下。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爲丸,如綠豆大。

7.5 附註

濟陽綱目》:每服三四十丸。

8 扁鵲心書·神方》

8.1 組成

石膏1兩,硫黃1兩,消石1兩(合硫黃同研),天南星1兩(用生薑1兩同搗)。

8.2 主治

肺厥頭痛腎虛咳嗽,煩悶遺尿

8.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米飲送下,日2次。

8.4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9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9.1 組成

石膏(細研,水飛過)4兩,烏頭(去皮臍,生用)1兩,消石(研)1兩半,太陰玄精石(研)2兩。

9.2 主治

傷寒頭痛痰盛;偏正頭痛噁心痰逆。

9.3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荊芥茶送下。甚者不過3服。

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和勻如粉,以生薑自然汁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聖濟總錄》卷十四

10.1 組成

石膏(碎)1兩,麥門冬去心,焙)1兩,龍齒(別研)1兩,人蔘1兩,升麻1兩,玄蔘1兩,茯神(去木)1兩,黃芩(去黑心)1兩,銀箔100片(與石膏龍齒同研),枳殼(去瓤,麩炒)3分,白蘞(銼)1分,赤芍藥1分,萎蕤1分,虎睛2對(炙),甘草(炙,銼)半兩。

10.2 主治

中風邪,驚悸心不安。

10.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日3次。

10.4 製備方法

上藥除別研外,爲末和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 《聖惠》卷五十一

11.1 組成

石膏2兩(細研,水飛過),甘菊花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2兩(去蘆頭),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尖,微炒)。

11.2 主治

痰厥頭痛目眩,心膈不利。

11.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及夜臨臥時以溫水送下。

11.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2 御藥院方》卷一

12.1 組成

石膏(別研)1兩,白附子(炮)半夏(湯洗7次)1兩,川芎1兩,天南星(炮)1兩,白殭蠶(炒去絲)1兩,菊花(揀淨)1兩,陳皮(去白)1兩,旋復花1兩,天麻1兩,全蠍(炒)半兩。

12.2 主治

風痰涎,頭痛目眩,旋暈欲倒,心忪悸動,恍惚不寧,神思昏憒,肢體倦疼,頸項強硬,手足麻痹。常服治偏正頭痛

12.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漸加至10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12.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生薑汁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12.5 用藥禁忌

忌粘滑、生硬等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