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普濟方》卷一六九
2.1 別名
2.2 組成
大黃(春、冬1斤,夏半斤,秋12兩),甘草(春、冬6兩,夏3兩,秋4兩),牽牛(春、冬12兩生,夏8兩半生,秋8兩),檳榔(春、冬12兩,夏8兩,秋6兩)。
2.3 主治
男子婦人老幼,年深日久,一切沉痰積氣塊,十種水氣、血氣。下部小腸偏墜,木腎,幹溼腳氣,十隔五噎,翻胃嘔吐食,心氣脾疼,喘急痰飲,咳嗽肺脹,吐血鼻衄,五淋,白癩,大風瘡癬,腰腿疼痛,五種消渴,二十四種痔漏,腸風下血,三十六種風,七十二般氣,惡毒赤腫,紫血癜風,癰疽癤毒,左右癱,赤白瀉痢,寒熱瘧疾,陰陽二毒,山嵐瘴氣,婦人赤白帶下,經脈不調,崩中漏下,小兒疳氣癲癇。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五更雞初鳴時,用冷水調下。十五歲以下作2服,小兒隨意加減。加黃耆(蜜炙7次)、陳皮(去白)、生胡椒、蓬莪茂(炮)、三棱(炮),自然有瀉有補。
2.5 製備方法
2.6 用藥禁忌
妊娠不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