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餅子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èng bǐng zǐ

2 處方

黃丹6克 定粉 舶上硫黃 密陀僧各9克 輕粉少許

3 製法

上藥研爲細末,入白麪12克,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餅子,陰乾

4 功能主治

瀉痢赤白,臍腹撮痛,久不愈者。

5 用法用量

空腹時用溫漿水唐服之。大便黑色爲效。

6 摘錄

脾胃論》卷下

7 魏氏家藏方》卷二

7.1 組成

天南星(湯泡7次)1兩,半夏(湯泡7次)1兩,防風去蘆)1兩,乾薑(泡洗)1兩,甘草(炙)1兩,細辛1兩,白附子(生)1兩,樸消(別研)1兩,太陰石(別研)1兩,川芎1兩,白殭蠶(直者,炒去絲)1兩,陳皮(去白)1兩,川烏頭(生,去皮臍)1兩,薄荷葉1兩。

7.2 主治

頭風

7.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食後細嚼,茶湯送下。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生薑自然汁拌和,打成餅子,如錢大。

8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8.1 組成

甘遂半兩,大戟(去皮)半兩,黑牽牛(生用)1兩半,輕粉1錢匕,粉霜1錢,巴豆(去皮,醋煮黃)14個,水銀1錢(入錫1錢結砂子)。

8.2 主治

傷寒結胸

8.3 用法用量

每服3餅,茶清送下。

8.4 製備方法

上藥先將前三味爲末,入白麪5錢,水和作餅子,文武火煨焦黃,再爲末,入後四味拌勻,水爲丸,如綠豆大,捏作餅子。

9 楊氏家藏方》卷三

9.1 組成

黃丹(水飛過,研)1錢,砒(研細)1字,寒水石(研細)2錢。

9.2 主治

一切瘧疾

9.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臨臥細嚼,冷茶清送下。如隔日發,即於不發日臨臥服,或次日再發1次,即愈。

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末入油穰餅,劑如櫻桃大20塊,搜藥令勻,卻分作20餅子。用炭火燒茶盞,煉麻油滾熟。

9.5 用藥禁忌

服藥後忌熱物一時辰。

10 聖濟總錄》卷一七六

10.1 組成

石燕子(末)2錢,粉霜3錢,膩粉2錢,硇粉(研)2錢,延胡索1分(爲末),鷹屎白(研)1錢,白麪4錢,丹砂(研)1錢。

10.2 主治

小兒虛中挾積,乳癖

10.3 用法用量

每服半餅子、米飲化下。

10.4 製備方法

上藥用雞子清爲丸,如雞頭子大。作餅子,熄灰火內微燒過。

11 中藏經·附錄》

11.1 別名

青餅子、腎餅子

11.2 組成

青黛1錢,杏仁40粒(去皮尖,以黃明蠟煎黃色,取出研細)。

11.3 主治

咯血

11.4 用法用量

每服用幹柿1個,中破開,入藥1餅,令定,以溼紙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所煎蠟少許溶開和之,捏作錢大餅子

11.6 附註

青餅子(《婦人良方》卷七)、腎餅子(《醫統》卷四十二)。

12 幼幼新書》卷十引《吉氏家傳》

12.1 組成

天南星(去皮生用)半兩,白附子半兩,五靈脂半兩,全蠍並生)半兩,蟬退(生)1錢,青黛1錢,麝香半錢。

12.2 主治

小兒發驚

12.3 用法用量

如未滿月1餅,2歲以下2餅,看大小加減,煎金錢薄荷湯化下。被蓋,鼻上汗出方效。

12.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用好醋一大盞煮煎成膏,入藥末拌和爲丸,如梧桐子大,捏成餅子。

13 《準繩·幼科》卷八引《聚寶方》

13.1 組成

輕粉4錢,粉霜4錢,石燕子(大者)2個(先爲細末),延胡索28個(大者,爲末)。

13.2 功效

風涎,取積滯

13.3 主治

一切積滯虛中挾積。

13.4 用法用量

每服1餅,先用熟水浸軟,臨臥更深冷漿水調下,服後急漱口。小兒1餅作4服。

13.5 加減

若下驚積,則每料更入硃砂、生龍腦各1錢。

1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滴水爲丸,如大棋子大,仍放候陰乾

14 《雞峯》卷十八

14.1 組成

川烏頭1兩,天南星1兩,乾薑1兩,甘草(以上並生)2兩,川芎2兩,防風1分,天麻半兩。

14.2 主治

正頭痛

14.3 用法用量

每服3兩餅子,先嚼3兩荊芥穗,方嚼藥,茶清送下,不拘時候。

14.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湯浸蒸餅爲丸,如芡實大,蔭一夕,來日曬乾

15 《衛生總微》卷十三

15.1 組成

粉霜1錢,硇砂1錢,膩粉5個,石燕子1個(火煅),玄胡索3個(去皮),巴豆霜1錢。

15.2 主治

小兒乳癖疳瘦

15.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煎皁子湯送下。

15.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生面1大錢拌勻,滴水和劑,分12處,捻作餅子,用刀上煿熟。

16 聖濟總錄》卷五

16.1 組成

丹砂鐵粉牛黃、甜消、麝香龍腦、蓬砂(7味並研),天麻白芷犀角(鎊)、白殭蠶(炒)、芎藭、雌黃(別用水銀石腦油各1錢同研如泥),天雄1錢,烏頭1錢,附子1錢,天南星1錢(四味同銼),狐肝1具(以甘草水洗3遍細切,與天雄附子烏頭天南星四味銼了拌勻,入罐子內黃泥固濟,勿令透氣,候幹,以炭火5斤,燒存性,放冷取出細研)。

16.2 主治

卒中風,涎潮昏塞,口眼斜,手足麻痹,言語謇澀;大治風癇

16.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薄荷酒化下。小兒驚癇,1餅分作5服,薄荷湯化下。

16.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劑,分作六十餅。

17 《宣明論》卷七

17.1 組成

大黃3兩,黑牽牛頭末1兩,硇砂3錢,山梔子半兩,輕粉2錢。

17.2 主治

一切沉積氣脹,兩脅氣滿,無問久新者。

17.3 用法用量

每服3餅子,細嚼,食後溫酒送下。臨臥如行,粥補之,虛實加減。

17.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捻作餅子,如小錢大樣厚。

18 《袖珍》卷三引《聖惠》

18.1 組成

木賊草1兩,甘草1兩,菊花1兩,川芎1兩,川椒1兩,連翹1兩。

18.2 主治

眼昏花。

18.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食後細嚼茶清送下。

18.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19 聖濟總錄》卷一○八

19.1 組成

黃芩(去黑心)1兩,蒼朮1兩,菊花半兩,木賊半兩,旋覆花半兩,蟬殼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草決明半兩,青葙子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蔓荊實半兩,惡實(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桑葉子半兩,芎藭半兩,真珠(研)半兩,蛇蛻皮半兩(鹽泥固濟瓶子燒之,有翳即用)。

19.2 主治

目昏暗,視物不明。

19.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食後溫水嚼下;沙糖水送下亦得。

19.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和就,杵約三五百下,丸如小彈子大,捏作餅子。

20 普濟方》卷四十六引《餘居士選奇方

20.1 組成

川芎1兩,防風1兩,白芷1兩,甘草1兩,半夏半兩(面略炒),天南星(炮)半兩,川烏頭半兩(炮,去皮臍),天麻1兩,幹生薑半兩。

20.2 功效

清頭目。

20.3 主治

風痰頭風

20.4 用法用量

每服5-7餅,茶清、荊芥湯任下,不拘時候。

2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湯泡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餅子。

21 楊氏家藏方》卷四

21.1 組成

黃連末半兩,巴豆半兩(去殼,不去油)。

21.2 主治

小便不通

21.3 用法用量

先以蔥汁拌鹽,滴在臍內,次以餅子蓋之,上用大艾炷於餅上,炙2-7壯,再換餅子重炙。以利爲度。

21.4 製備方法

上藥同搗爲膏,捻作餅子,大小厚薄如錢。

22 普濟方》卷七十八引《餘居士選奇方

22.1 組成

石決明(先搗碎,水飛細)1兩,川椒(去子)1兩,車前子1兩,楮實子1兩,羌活1兩,牛蒡子(新瓦上炒)1兩,青葙子1兩,木通1兩,蒼朮(米泔浸1宿)1兩,木賊(去節)1兩,獨活1兩,白蒺藜(去尖刺)1兩,蛇退皮(洗,煿過令黃)1兩,地膚子1兩,太陰玄精石2兩,滑石2兩,寒水石2兩,雲母石2兩,磁石2兩(鹽泡過擠幹,以上五件入瓷瓶子內,用泥固濟,入土坑子內,以慢火煅之令出火毒,以水飛令細,曬乾),草決明2兩,荊芥2兩,甘草2兩,甘菊花2兩,旋覆花2兩,蟬退1兩(水洗淨),密蒙花3兩5錢。

22.2 主治

內外眼昏暗,久患風毒氣眼

22.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子,臘茶嚼下,日3次,不拘時候。

22.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五石在內拌勻,煉蜜爲丸,每1兩藥劑,分作十餅子。

23 《走馬急疳真方》

23.1 組成

抱靈居士(即香附去毛)、痰宮霹靂(即半夏)各等分

23.2 功效

拔毒。

23.3 主治

走馬急疳

23.4 用法用量

男左女右貼於足心,幹則易之。

2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雞子清調和成餅。

24 《準繩·幼科》卷七引張氏方

24.1 組成

神曲1兩,膩粉1錢匕。

24.2 主治

小兒久痢腹痛脫肛下血

24.3 用法用量

每服2餅,於早晨、空心同油餅喫之,後進飲少許。

24.4 製備方法

上藥拌合令勻後,以雞子清調拌,稀稠得所,捏作餅子,如錢大小,於火上炙令黃熟。

25 《衛生總微》卷十四

25.1 組成

大戟子半兩,甘遂末1分,牽牛末1兩。

25.2 主治

小兒氣腫

25.3 用法用量

放冷細嚼,食前薑湯送下,小者1餅,大者2餅。

25.4 製備方法

上共拌勻,每用半錢,以白麪半錢,水和作餅子,如錢大,煮令熟。

26 聖濟總錄》卷一○二

26.1 組成

川芎4兩,香附子3兩,藁本茸2兩,甘草(炙)2兩,小椒(出汗)2兩(去目),蒼朮1斤(米泔浸,切,炒幹末),薄荷葉4錢,蟬殼1兩,蛇退皮1兩。

26.2 主治

肝腎久虛,積熱風毒,攻注兩眼內,惡翳遮睛,瞼赤癢痛,風淚隱澀難開。

26.3 用法用量

每服1餅,芝麻1捻,同細嚼,茶、酒送下,1日3服。1月必效。

26.4 製備方法

上爲散,煉蜜和勻,杵一千下,丸如彈子,捻作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