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斜肌斷腱術
3.1 手術步驟
1.由上直肌附着點鼻側開始,向鼻側延伸,作一與角膜緣平行,長約8mm的結膜切口,貫通結膜,眼球筋膜及肌間膜,直達鞏膜(圖1)。
![]() | ![]() |
圖1 | 圖2 |
2.用兩個斜視鉤分別鉤住上直肌及內直肌的附着點,再用第三個斜視鉤將切口後緣的結膜、眼球筋膜及肌間膜鉤起。將三個斜視鉤向外拉開,使切口形成一個等三角形(圖2)。
3.在切口深處可見一白色的條帶,即在肌鞘內的上斜肌肌腱。此處的上斜肌肌腱寬約3mm,將斜視鉤伸入切口深處,鉤起上斜肌肌腱及極少量附帶的眼球筋膜及肌間膜(圖3)。
![]() | ![]() |
圖3 | 圖4 |
4.剪開斜視鉤尖端上的組織,使鉤由上斜肌後伸出。沿肌腱的長軸剪開肌腱鞘膜,再用一小鉤僅鉤起肌腱並剪斷之(圖4)。
在斷腱前首先決定擬剪斷的位置。靠近上直肌鼻側斷腱所起的減弱作用小,越靠近滑車斷腱減弱作用越大。
上斜肌肌腱切除術所起的強弱作用不決定肌腱切除的多少,而在於肌腱切除的鼻側端離滑車的距離。所以斷腱術與肌腱切除術能起到同樣的效應。斷腱完畢後,肌腱自動退縮,連續或間斷縫合切口。
4 斜肌前部前徙術
4.1 適應證
正常的上斜肌附着在眼球顳上象限,有下轉、外轉及內旋眼球功能。將肌腱的前一半向前移位5~8mm可以加強上斜肌的內旋作用而不影響上斜肌的其他功能(圖5)。本手術專爲治療上斜肌麻痹所引起的眼球外旋。
![]() | ![]() |
圖5 | 圖6 |
4.2 手術步驟
1.先在角膜緣12點處安置一根穿過結膜及淺層鞏膜的固定眼球縫線,將眼球向下牽引。在眼球顳上象限,由上直肌附着點顳側開始向外延伸,作一個與角膜緣平行的、長5~8mm的結膜切口,貫通結膜及球筋膜。將上直肌向鼻側牽拉,暴露上斜肌附着點。用斜視鉤將上斜肌肌腱劈分爲前、後兩部(圖6、7)。
![]() | ![]() |
圖7 | 圖8 |
2.在前部肌腱上,離附着點2~3mm處,安置5-0可吸收縫線。由附着點剪斷前部肌腱(圖8)。
3.將其縫在向前5~8mm處的鞏膜上。斷端的新附着點恰好位於上直肌的顳側(圖9)。
![]() | ![]() |
圖9 | 圖10 |
5 上斜肌摺疊術
5.1 手術步驟
1.在顳上象限,由上直肌顳側緣開始向外,作一與角膜緣平行的結膜切口,長約5~8mm,貫通結膜、眼球筋膜及肌間膜。將兩個斜視鉤分別鉤住上直肌附着點及切口後脣,暴露斜肌附着處的肌腱,用斜視鉤由上直肌下鉤出上斜肌腱,將摺疊器代替斜視鉤鉤起上斜肌(圖10)。
2.目前還不能定出每一例的摺疊量,但多做比少做效果好。垂直偏斜愈大,上斜肌肌腱鬆弛所需的摺疊量愈大。一般摺疊12mm。摺疊起一定數量的上斜肌後,在摺疊肌肉的兩側,安置並結紮縫線,將摺疊器撤出(圖11)。
![]() | ![]() |
圖11 | 圖12 |
3.將摺疊肌的尖端順着肌肉走行的方向,縫在淺層鞏膜上,該處鞏膜較薄,注意勿穿通眼球(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