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色甘酸鈉是抗過敏藥,爲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有引溼性;遇光易變色。抑制組胺、5-羥色胺、慢反應物質的過敏反應的介質釋放,阻滯過敏反應介質對組織的不良作用。無直接鬆弛氣管平滑肌作用,無抗組胺作用。口服吸收差,臨牀上主要用於預防過敏性哮喘的發作。以氣霧劑的形式,由鼻腔噴霧給藥爲主。
4 色甘酸鈉藥典標準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4.1.2 漢語拼音
Segansuanna
4.1.3 英文名
Sodium Cromoglicate
4.2 結構式
4.3 分子式與分子量
C23H14Na2O11 512.34
4.4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爲5,5'-[(2-羥基-1,3-亞丙基)二氧]雙(4-氧代-4H-1-苯並吡喃-2-羧酸)二鈉鹽。按乾燥品計算,含C23H14Na2O11不得少於98.0%。
4.5 性狀
本品爲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有引溼性;遇光易變色。
4.6 鑑別
(1)取本品0.1g,加水與氫氧化鈉試液各2ml,煮沸1分鐘,溶液顯黃色,加重氮苯磺酸試液數滴,顯血紅色。
(2)取本品,加磷酸鹽緩衝液(pH 7.4)溶解並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1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Ⅳ A)測定,在238nm與326nm的波長處有最大吸收。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155圖)一致。
(4)本品的水溶液顯鈉鹽的鑑別反應(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Ⅲ)。
4.7 檢查
4.7.1 酸鹼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溶解後,加溴麝香草酚藍指示液1滴;如顯黃色,加氫氧化鈉滴定液(0.01mol/L)0.15ml,應變爲藍色;如顯藍色,加鹽酸滴定液(0.01mol/L)0.15ml,應變爲黃色。
4.7.2 草酸鹽
取本品0.10g與草酸對照品溶液[取草酸(以無水物計)25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1.0ml,分別置50ml量瓶中,各加水20ml與水楊酸鐵試液5.0ml,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在480nm的波長處分別測定吸光度,供試品溶液的吸光度不得低於草酸對照品溶液的吸光度(0.25%)。
4.7.3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20℃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4.7.4 重金屬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十。
4.8 含量測定
取本品約0.18g,精密稱定,加丙二醇20ml與異丙醇5ml,加熱使溶解,放冷,加二氧六環20ml與甲基橙一二甲苯藍FF混合指示液數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用二氧六環配製)滴定至溶液顯藍灰色。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當於25.62mg的C23H14Na2O11。
4.9 類別
抗過敏藥。
4.10 貯藏
4.11 製劑
4.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5 色甘酸鈉介紹
5.1 藥品名稱
5.2 英文名稱
Sodium Cromoglycate
5.3 別名
色甘酸;咽泰;咳樂鈉;色苷酸二鈉;色羥丙鈉;SodiumHydroxypropyl;Cromate;Cromolyn;Intal;Cromoglicic Acid
5.4 分類
5.5 性狀
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初無味,後微苦;有引溼性,遇光易變色。在水中溶解,在乙醇或氯仿中不溶。
5.6 劑型
1.膠囊(膠丸)劑:每膠囊(丸)20mg。
2.軟膏劑:5%~10%。
3.滴眼劑:2%。
5.滴鼻劑:2%~4%(5ml)。
5.7 色甘酸鈉的藥理作用
1.穩定肥大細胞的細胞膜,阻止肥大細胞釋放過敏介質、對嗜鹼性細胞和多核白細胞無作用。它對肥大細胞的阻釋作用是具有組織專一性,它可抑制人肺組織的肥大細胞釋放介質,但對人皮膚的肥大細胞則無影響。目前認爲色甘酸鈉能在肥大細胞的細胞膜外側的鈣通道部位與Ca2+形成複合物,加速鈣通道的關閉,使外鈣內流受到抑制,從而阻止肥大細胞脫顆粒進行。
2.直接抑制引起支氣管痙攣的某些反射。色甘酸鈉應用後,能保護二氧化硫、冷空氣、甲苯二異氰酸鹽等刺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並能抑制運動性哮喘。單以其阻釋放作用難以解釋上述保護效應。在犬實驗證明,色甘酸鈉對迷走神經的感覺纖維末梢“C”纖維的興奮傳導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3.抑制非特異性支氣管高反應性(bronchialhyperreactivity)。哮喘患者的氣道對物理或化學刺激的反應較正常人敏感,遠比正常人小的刺激量即能引起氣道痙攣收縮。這種非特異性支氣管高反應性應用色甘酸鈉後,即能明顯降低。色甘酸鈉主要作用是對速髮型過敏反應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哮喘激發試驗表明,預先用藥可以防止抗原誘發的速發反應和遲發反應,既可改善呼吸功能,又有促進氣道黏液運送速度。而預先應用糖皮質激素只能防止抗原誘發的遲發反應。
5.8 色甘酸鈉的藥代動力學
色甘酸鈉極性高,強酸性、pKa小於2。口服僅1%左右從胃腸道吸收,故口服或灌腸可在胃腸道維持高濃度,吸收部分tmax爲15~30min。口服20mg血藥濃度可達9ng/ml,半衰期約1~1.5h,藥效可維持6h,藥物以原形經膽汁及腎排出,無蓄積作用。其餘未吸收部分自糞便排出。粉霧吸入時,只有5%~10%被肺吸收。
5.9 色甘酸鈉的適應證
臨牀用於預防過敏性哮喘(外源性哮喘)發作療效最佳,預先用藥後90%以上患者便可不發作;對內源性哮喘療效較差,約60%左右的病例有效;對運動性哮喘,預先用藥幾乎全部病例可防止發作。對依賴皮質激素的患者,服色甘酸鈉後可使之減量或安全停用。對兒童療效尤爲顯著,患有慢性難治性哮喘的兒童應用色甘酸鈉後大都部分緩解或完全緩解。與異丙腎上腺上腺上腺素合用,較單用時有效率顯著增高,但色甘酸鈉起效較慢,須連續用藥數日後才能見效,如已發病,用藥多無效。臨牀研究尚發現,色甘酸鈉不僅對變態反應因素起主要作用的過敏性哮喘有效,對變態反應不明顯的慢性哮喘也有效。在後一種情況中是由於某些非過敏原性因素導致肥大細胞脫顆粒所致,因而色甘酸鈉的膜穩定作用對之有效。色甘酸鈉還可用於變應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和季節性花粉症,能迅速控制症狀。口服和灌腸用於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直腸炎也有一定的療效,不僅主觀症狀改善,而且乙狀結腸鏡檢及直腸活檢均見炎症及損傷顯著減輕。軟膏外用於異位性皮炎及其他溼疹皮炎類皮膚病也見顯著療效。2%滴眼液適用於花粉症、結膜炎和春季角膜結膜炎。用於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枯草熱結膜炎、巨大乳頭性結膜炎及其他過敏性眼病。
5.10 色甘酸鈉的禁忌證
對色甘酸鈉過敏者禁忌此藥。對吸入擬腎上腺素藥敏感者及孕婦慎用。
5.11 注意事項
1.色甘酸鈉的療效與用藥方法之正確與否關係極大,必須教會患者正確的用藥方法。無論氣霧吸入,粉霧吸入或局部噴布,務必使藥物儘量到達病變組織,噴布時間必須與患者呼吸協調一致。
2.色甘酸鈉極易潮解,粉劑一旦吸溼即黏附成團,不能均勻噴散,故藥物使用時必須注意防潮。
3.本劑噴霧均有賴於一些特殊的工具,粉劑用粉霧器(spinhaler),水劑用噴霧器(neublizer),亦有用定量氣霧拋射器(meter dose inhaler)者。此等工具均須堅固好用,定量準確,以免影響療效。吸藥工具必須專人專用,及時清洗,以免交叉污染。
4.喘息狀態及嚴重呼吸困難者,色甘酸鈉吸入不屬首選治療。應先用解痙藥物或皮質激素以控制症狀。
5.在停用色甘酸鈉時,應逐漸減量,不可突然停藥,以防病情反覆。
6.孕婦、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7.對正在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他平喘藥治療者,用色甘酸鈉後繼續用原藥至少1周或至症狀明顯改善後,才能逐漸減量或停用原藥。
8.獲明顯療效後,可減少給藥次數,如須停藥,應逐步減量後再停,不能突然停藥,以防哮喘復發。
5.12 色甘酸鈉的不良反應
色甘色甘酸色甘酸鈉毒性極低,不良反應少見。少數患者乾粉吸入後,咽部及氣管有刺痛感,併產生支氣管痙攣,出現噁心、口乾、氣急、咳嗽、胸悶等,因此常與小劑量異丙腎上腺上腺上腺素合用。偶可有皮疹。
5.13 色甘酸鈉的用法用量
每次0.2g。
外用:每天2或3次,塗患處。
5.14 藥物相互作用
3.色甘酸鈉與氨茶鹼合用可減少茶鹼用量,並提高止喘療效。與抗糖尿病藥合用,會導致可逆性血小板減少。
5.15 專家點評
通過抑制組胺、5-HT、慢反應物質等的釋放,並穩定肥大細胞的細胞膜、阻滯肥大細胞脫顆粒,色甘酸鈉對Ⅰ型過敏反應有顯著抑制作用,且毒性極低。無直接擴張支氣管作用和抗炎作用,但在抗原攻擊哮喘患者前使用,可抑制支氣管的過敏反應。口服或灌腸吸收極少,在胃腸道內可維持高濃度,發揮局部抗敏作用。色甘酸鈉是比較有效的非類固醇性氣道抗炎藥,對外源性哮喘特別是季節性哮喘預防發作效果好。由於該藥不良反應少,與β2受體興奮劑或茶鹼類或激素聯合使用,用於兒童支氣管哮喘病的防治比較安全。隨機臨牀試驗表明,色甘酸鈉吸入療法在減輕哮喘患兒的慢性症狀、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氣道高反應性方面都優於對照組。在緩解症狀、改善肺功能和降低氣道高反應性等方面色甘酸鈉優於茶鹼緩釋膠囊,提示色甘酸鈉遠期療效較好,可能與色甘酸鈉具抗炎作用逐漸控制氣道炎症有關,可推薦爲防治中、輕度支氣管哮喘的首選藥物。具有很強的抗過敏作用,療效維持時間長,對各種過敏性疾病有顯著療效,如蕁麻疹、溼疹、過敏性皮炎、全身瘙癢症,皰疹性皮炎等。眼科用於過敏性眼病。
6 色甘酸鈉中毒
色甘酸鈉抑制組胺、5-羥色胺、慢反應物質的過敏反應的介質釋放,阻滯過敏反應介質對組織的不良作用。本品無直接鬆弛氣管平滑肌作用,無抗組胺作用。本品口服吸收差, 臨牀上主要用於預防過敏性哮喘的發作。以氣霧劑的形式,由鼻腔噴霧給藥爲主。[1]
6.1 臨牀表現
1.氣霧劑的顆粒刺激,易出現支氣管痙攣。還可因刺激造成頭痛、鼻塞、噴嚏、咽喉炎、噁心、流淚、眼部炎症。
2.口服應用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29%,可出現蕁麻疹、皮炎、鼻塞、嚴重的氣管哮喘和肺水腫,甚至發生休克。停藥和對症治療可恢復正常。
6.2 治療
1.氣霧吸入前,先吸入β激動劑,可有效防止支氣管痙攣的發生。
2.對症、支持治療。
7 參考資料
- ^ [1]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11.